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4章 革命青年們,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1865年1月1日,元旦。在倫敦中國勤工儉學會所在的洋房客廳裡面,一群前來參加新年茶話會的青年正濟濟一堂。這些青年當然是在英國留學的中華學子,不僅有來自大明帝國的學生,還有一些來自大明附屬國的學生,不過在英國這裡,他們都是中國留學生的一員。其中有一些是來自富裕家庭的自費生,也有一些是由大明的各種教育基金會所贊助的留學生。但大部分人都是受惠於勤工儉學運動而來到英倫的。和歷史上相比,這個時空的勤工儉學運動真正是達到了規模宏大的地步,雖然談不上轟轟烈烈。
這項運動自醞釀之日起,至今已經有十一個年頭了。募集到的經費高達四五千萬銀元!在勤工儉學會幫助下走出國門留學的青年甚至已經超過了3萬,佔整個大明出國留學人員的60%以上。而發起並且領導這項運動的胡振國,還因此被大明皇帝冊封為子爵——3萬個留學生為大明帝國帶來的進步,怕是要遠遠超過3萬精兵吧?所以胡振國的子爵倒是應該要當的。只是這位年輕時候立志要搞共和革命推翻大明專制王朝的鬍子爵,總覺得自己成了那個修鄭國渠的鄭國了。
不過,就在他這個“革命先行者”已經放棄了革命思想,迴歸到一個保守的貴族資產階級的本來面目的時候。革命的火種,卻不知不覺的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當中產生了。今天。在這寬敞整潔的洋房客廳一角,正有幾十個青年聚成一個小圈子,一個操著寧波官話的青年正壓低著聲音滔滔不絕的說著什麼。
“……牛津、劍橋當然好了。可和咱們有關係嗎?咱們要考得上牛津、劍橋還來英國做什麼?留在國內考濟世大學不就行了。濟世大學的水平可不比牛津、劍橋差,就是西人自己也認為是各有千秋的,現在還有不少西人去濟世大學醫學系、化學系和生物學系留學呢。
而且考濟世大學還有獎學金和助學貸款,讀書基本不花什麼錢,畢業以後慢慢還就是了。可是咱們沒那麼高的成績不是?所以咱們到了歐洲也不能好高騖遠,牛津、劍橋這一類的就甭想了。勤工儉學運動開始到現在,出來的學生不下人。考上這種歐洲一流大學的不到300。所以愚兄身為過來人奉勸你們一句,出來一趟不容易。得踏踏實實學點真本事。至於上什麼學校反而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就是要能學到東西,而且學費還要便宜。
正好,愚兄這裡就有條路子。是去波蘭共和國上學的。學校的名叫華沙農工幹部學院,是國際工人協會和波蘭共和國政府合辦的,專門培養農業和工業方面的人才,教育水平是極有保障的。而且這所學校的學費很低,有幾個學科還免費,另外還提供在波蘭農業合作總社打工實習的機會,可以賺到學費的。機會難得,諸位可不要錯過啊!”
正在說話的這位,當然就是國際工人學會中國通訊書記蔣肇聰了。他現在剛剛從一所三四流的英國商船學校的輪機班畢業——這是一個短期培訓班。目的就是為蒸汽帆船培養輪機人員。因為這幾年蒸汽帆船正在取代原先的帆船,所以需要大量的輪機操作和維修人員。全世界的商船學校,都開辦了這樣的短期培訓班。不過學會了操縱和維修蒸汽機後。蔣肇聰並沒有去商船上找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而是成了一所這所華沙工農幹部學校的倫敦招生處負責人,專門負責忽悠中國留學生去波蘭上學。
華沙工農幹部學校……聽上去就是那麼的高階大氣。當然是馬克思和巴枯寧他們開辦的用來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了。有點像歷史上的莫斯科東方大學,不過也不完全一樣。因為這所華沙工農幹部學校並不是一所只培養革命幹部的政治學院,而是一所同時培養輕工業、商業、服務業和農業技術管理人才的綜合性學院,其中既有專科也有本科。除了招收來自世界各國的革命青年之外,也招收波蘭本土的學生。
這所學院的教師。則大多來自德國和俄國,雖然都有革命背景。不過水平是絕對有保證的——這個時代德國和俄國的革命家大部分都是大知識分子。現在這些人大多聚集在波蘭,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於是都被劃拉到這所專科學校教書了。
學校正副校長分別是來自俄國的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赫爾岑(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數理科畢業)和來自德國的威廉.李卜克內西(吉森、柏林和馬爾堡大學畢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巴枯寧、車爾尼雪夫斯基等國際工人協會的領導人,也都在學校裡面兼職授課。
聽到有機會免費上學,圍在蔣肇聰身邊的這些青年頓時就有些來勁了,紛紛開口提問。他們這些人既然會出來勤工儉學,自然不是什麼大戶人家的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