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章 棄清投明 第三更,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呼籲一下月票,然後滿地打滾賣萌求月票,求推薦,求訂閱
......
公元1846年11月8日,大嶼山。
東涌城內外,已經恢復了往昔的平靜,原來守在這裡的幾十名大清綠營兵將,已經悉數當了濟世軍的俘虜。剛剛結束的戰鬥,只能用兵不血刃來形容,交戰雙方,除了幾名在逃跑時崴了腳的老清軍,再無一例傷亡。東涌所城之內,本就有監牢,所有被俘的清軍,都被押了進去。韓四帶了幾個手下,對他們一一審問,弄清了身份官職報告給了朱濟世。
朱濟世正和蘇玉娘還有左大軍師一起在東涌所城的庫房之內點算繳獲,除了數量不多的糧食和十幾箱子銀元就是軍火了。東涌所城畢竟是“抗英前線”,雖然兵丁大多外出謀生了,不過所城內儲備的武器倒是不少的。根據綠營兵制,士兵需要自備一部分武器,但是大炮、鳥槍、彈藥,還是由朝廷提供的,東涌所城庫房裡面的武器,主要就是這些。
“這些火繩槍太過陳舊,而且槍管的製造工藝不佳,很容易炸膛,不能使用。”
為朱濟世服務的法國炮兵軍官雷耶已經指揮部下,將所有的武器、彈藥都檢查了一遍,現在正好向朱濟世報告。
“還有這種……很大的‘長槍’(其實是抬槍)也沒有任何價值,正不知道誰能拿得動這種槍?”
左宗棠在一旁插話道:“這是抬槍,要架在一個人的肩膀上使用。”
雷耶聳聳肩,“真是挺有創意的,等會兒找兩個人試用一下,看看這抬槍的射程和精度怎麼樣。”他又指了指另一邊架在手推車上的六門火炮笑道:“這是我們法國的大炮,1826年式12磅銅炮,比我們現在使用的9磅鐵炮要好很多,只是沒有合適的炮架,估計是海軍型的大炮。我建議立即將這6門大炮配上炮架裝備部隊。”
“這些大炮不是林穆翁在中英開戰前購自澳門,便是這兩年由耆英購自法國的。”左宗棠苦笑道。“可惜,滿清的八旗、綠營都朽壞了,只曉得購械,卻不會使用,這6門銅炮只怕運來東涌城後就一直扔在庫房裡面吧?”
雷耶又道:“明公,這裡的黑火藥有大約三四千磅,不過都受潮無法使用,需要晾曬一下,然後實驗一下看看能否使用。炮彈有一千多枚,都是實心彈。我想。我們可以用這6門大炮替代城樓上的古炮。用來對付從北面靠近的滿清戰船。”
“嗯。可以,儘快把它們挪上城樓吧。”
朱濟世心說,這6門大炮估計就是買來替換那些古炮的,不過東涌所城的清兵卻懶得把它們搬上城樓。就一直扔在庫房裡了。
正想到這裡,韓四和蘇玉娘一起進了庫房。
“明公。”韓四行了個抬手禮——看上去有點像納粹!不過卻是幾個法*官帶到濟世軍的,這個軍禮其實是羅馬軍禮,眼下歐洲許多軍隊裡面還在行這樣的軍禮。
“俘虜都審過了,有一個都司,三個千總,十一個把總,還有三個外委把總,其他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兵。”
“還有一個都司?太好了。這可是大清朝正四品的武官啊!”左宗棠拍了拍手笑了起來。
“軍師,咱們是不是要宰了這個姓王的都司祭旗啊?”蘇玉娘柳葉眉一豎,摩拳擦掌似乎想要親自操刀的樣子。
“不用宰,不用宰。”左宗棠笑吟吟地道,“應該要招降。一個都司,三個千總,十四個把總,最好都招降成大明的武官。”
“這些廢物有什麼用?”蘇玉娘一臉不解地問。
“廢物自有廢物的用處。”左宗棠唇角露出冷笑,“綠營雖然俱是廢物,卻是漢人晉身做官的一個門路,也是滿清朝廷籠絡漢人武者的手段。雖然滿清的武官是以行伍出身為正途,但是武舉出身者數量也不少,在軍中佔有很大比例,而且武舉制度嚴密,錄取相對公正,武舉出身的武官又被科舉出身的文官所重視,所以比較容易升官,民間也有不少習武之人趨之若鶩。如之前在虎門殉國的關忠節就是武舉出身,二十三歲考取武庠生,五十三歲做到江南提督。雖然綠營武官在官場上的地位比不了科舉出身的文官,然而綠營官職眾多,得官、升官都比較容易,因而給了許多孔武有力之人晉身為官的路子,免得他們聚眾揚旗,同大清朝為難。”
這左宗棠雖然沒有做過官,但是對滿清那裡做官的路子卻是門清兒,而且還有一整套理論。按照他的說法,滿清便是用一個“官”字籠絡住漢人精英,以維持自身的穩定。對讀書人用科舉牢籠,對習武之人則用武舉拉攏,總歸讓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