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0章 海軍之春要來了,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技術積累的過程。全大明也只有我們南洋行是從建造2000噸級、3000噸級、5000噸級鐵甲艦一步步過來的。別的廠子都只有建造民用蒸汽帆船的經驗。就算拿出設計圖紙,也不一定真的能造出好船,至少以其中一家工廠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我覺得海軍部這次應該拿出兩張訂單,一張給南洋行,一張給另外五家船廠共同負責……讓兩邊各自拿出設計方案,然後開工建造,等船造好了再進行比較,這樣才能真正得出優劣。”
朱濟世聽了這話真有點哭笑不得,這個風成到底是個技術專家而非商人……他的建議,不等於給南洋行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嗎?不過朱皇帝還是笑著點點頭,道:“風卿,你的建議朕知道了,朕會和海軍部去說的。不過,朕還是期望南洋行拿出全世界最好的萬噸級蒸汽鐵甲艦。”
說完他一揮手,就讓這位江南造船廠的掌門人告退了。風成剛一離開,朱濟世身邊一個穿著藍色呢子海軍軍服,佩戴著中將軍銜的海軍軍官,就上前一步,低聲對朱濟世道:“皇上,護航艦隊已經在吳淞口外編隊完畢,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號隨時可以啟航了。”
朱濟世這次到上海來並不是專門視察江南造船廠的,而是預備去日本出訪,哦,現在要用出巡了。因為日本王國已經是大明藩屬,即將接任日本國王的也是朱濟世的兒子朱幸義。
朱濟世點了點頭,剛想下令啟航。就看見一名御書房的秘書官急匆匆走了進來,將一張抄報紙恭恭敬敬遞給了翁同龢。翁同龢看了一眼,眉頭就緊了起來。
“叔平,誰發來的電報?”朱濟世低聲問了一句。
“是駐倫敦大使館的急電。”翁同龢深吸了口氣,低聲道,“有人自稱是前日本天皇睦仁的出現在了倫敦,並且向英國方面提出了政治避難的請求。”
“什麼?”朱濟世聽了這話,臉色頓時鐵青起來。“電報上有沒有說這個睦仁是從哪裡來,多大年紀,有誰陪同在身邊嗎?”
“只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只有兩個日本女子陪同……另外,英國駐海峽殖民地總督府還派人護送。”翁同龢回答道。
朱濟世一伸手就接過那份電報,親自看了一遍,隨後就朝地上一丟:“先不去日本了,傳明子和巖倉俱視到上海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