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2章 東亞民族的融合,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人、大明、中華,這三者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拓展的民族認同。哦,至少在眼下的大東亞地區是這樣的。漢人應該是這個民族認同最狹義的出發點,不過也包括了好幾億人口!而大明之民則是這個民族認同的延伸,呃,不要說什麼國家和民族是兩個概念,現在的大明帝國雖然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朱皇帝所推行的確是反動的民族融合政策——當然,革命的列寧式的民族自治政策現在還沒有產生。現在全世界列強都想將本國的不同民族融合成一個民族,做不到的國家統治者都在頭疼不已。
那種在已經融合成一體的民族中再尋找不同點,將之分裂成幾個民族的做法,幾乎是自找麻煩的代名詞。這個世界上的帝國主義者們是不會那麼幹的。朱皇帝當然也不例外,他現在實行的就是將多個民族融合為一的政策。首先是將包括漢人在內的大明之民融為一族。然後則是將大明各個屬國的人民也融入這個民族。再接下去,則是將整個大中華文化圈內的所有人都融合成一個民族。最後則在這個由所有認同中華文化,血統上也比較相近的族群融合形成的大華夏民族的基礎上,組建起一個更加緊密的,在經濟、文化和民族認同是都趨於一致的聯合帝國。
實際上,這個東亞民族大融合的潮流已經開始了。第一個被整體融合的就是西清的統治民族,過去的八旗,現在的西清漢人。包括朝鮮、蒙古、大和、琉球、西藏還有一些大明西南不算強勢的民族,現在都開始了一個緩慢的和漢民族融合的過程。而大明帝國將要在安南採取的,其實也是一種民族融合政策。而且比起當年蒙古人的“民族融合政策”,還是要溫和很多的。
朱濟世說完了自己的最終打算。微微笑著打量著左宗棠和韓四:“好了,朕的底已經透給你們了。咱們這一代人,就應該達成這樣的目標。而且也應該能夠達成……民族意識這個東西,歐洲人已經興起了好幾百年。可咱們東方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如日本、朝鮮,現在都自認是華夏的一部分,從廣義上講,和咱們也是一族。在歐洲,民族這個概念也有廣義狹義,比如俄羅斯族和斯拉夫民族,日耳曼人和雅利安民族。這個概念同樣可大可小的。在東方這裡,幾千年來就是我華夏獨大。日本、朝鮮、琉球甚至安南者,都可以說是華夏分支。現在正是確立我東亞民族意識的時候,是廣義的大中華,還是狹義的東亞各族,就看我們如何操作了。”
這民族概念,本來就是要綜合考慮文化、語言文字、國家、血統、信仰等多個因素的。如東亞各族,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圈子的成員,都使用漢字漢語,在國家認同上不是大明就是大明藩國,血統也比較相近。信仰也差不多,釋儒二教都是有的,只是道教並不廣泛傳播於東亞。歷史上之所以分成了東亞各族。完全是因為作為東亞文明核心的中國過於弱勢。而如今以大明帝國的強勢,想要融合諸族為一不說易如反掌,也的確沒有多少難度。就是有什麼困難的地方,頂多就用些蒙古式的民族融合之法而已。
左宗棠其實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他提出的“盛唐氣象”也不是無的放矢。眼下在大明帝國裡面,的確有兩個比較特殊的民族存在。一個當然是日本人——大明帝國似乎是日本人的第二祖國,為大明國家和朱皇帝本人服務的日本人還真是很有一些的。大明陸軍當中的日本志願兵現在長期保持在10萬人上下!而朱濟世的後宮裡面,也充斥著日本來的侍女、女官和妃嬪。
另一個地位比較特殊的民族則是蒙古人。因為之前的對俄戰爭需要蒙古人的協助,所以朱濟世召開了一次庫裡臺大會,讓漠南、漠北蒙古諸部推舉自己當了全蒙古大汗。還上尊號為騰格里汗。而這個蒙古大汗也理所當然成了大明皇帝的第二尊號,讓人感覺大明好像是一個二元制帝國似的。眼下朱濟世這個比成吉思汗還牛氣的蒙古大汗在世當然沒有什麼。蒙古人也都比較太平,可是將來會怎麼樣。真的不大好說……
左宗棠想到這些,便容色凝重地說道:“皇上,臣覺得,東亞民族之融合,當以蒙古和日本為重中之重。只要蒙古與我同心,西北之疆就可萬無一失。而日人與我一體,則東亞再無可與我競爭之種族。”
朱濟世點了點頭,這個左宗棠果然有見地的。實際上將蒙古和日本完全華夏化,就是朱濟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重要程度還超過征服安南的戰爭。
“左相,朕已經在考慮這兩件事情了。”朱濟世揹著手走了幾步,“朕準備在南美戰爭打完以後出巡日本,以推動日本的進一步向我中華靠攏。然後,朕還要巡幸熱河,再召開一次庫裡臺大會,以蒙古大汗的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