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0章 最是倉惶辭廟日,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光復十七年一月,安南王國嘉定府。
安南陸軍的官兵正集中在嘉定城內的安南王宮門口,士兵們荷槍實彈,軍服筆挺的守候在那裡,嚴禁一切閒雜人等的靠近。刺刀在陽光下亮閃閃的一片,耀人眼目。這些士兵當然都是身材瘦削矮小的安南人,不過卻也站得腰桿筆挺,一個個都目不斜視的看著前方,不過從他們眉目當中流露出來的卻不是必勝的信心,而是深深的悲哀。
原來這些安南軍隊,都是仿照法軍訓練裝備起來的殖民地軍隊,是用來維持法屬安南治安的力量。而且也被安南朝廷上下視為將來北伐的根本武力——越雖三戶,亡明必越的口號可不是隨便喊喊的!
這個國家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面,一直是法國的保護國,實際上就是殖民地。不過被法國統治的安南君臣,卻並不憎恨法國人,而是將奪了他們北面半壁江山的大明帝國視為仇寇。因為安南人中也不乏有識之士,他們如何不知道法國人的統治必不持久,真正亡安南的必定是大明!因而他們一直在不惜代價積蓄武力。甚至不惜用本國的女子從大明的人口販子那裡換取槍支彈藥,並不是為了反對法國的統治,而是為了在法國人離開的時候組織軍隊和大明死戰。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安南會被拿破崙三世所出賣!更沒有想到大明皇帝滅亡安南的決心如此之堅。
雖然現在戰爭還沒有真正打響,但是阮朝上下都知道必敗無疑。潘清簡從南京回來之後,阮朝君臣連最後一絲希望也完全破滅。他們都知道,大明皇帝已經下了滅亡安南種族的決心!面對強大無比的明軍,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唯一可行的,恐怕只有儲存實力以待將來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英屬印度總督羅伯特.丘吉爾日前已經同意讓海峽殖民地(由印度總督府管轄)向安南流亡者提供庇護。包括整個安南朝廷和新軍,以及所有不願意亡國的安南人都可以去新加坡流亡……
註定要當阮朝末代君王的阮福英,現在就站在嘉定王宮的望樓上面。臉色鐵青,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身邊還有幾位阮朝大學士陪同。其中就包括勤政殿大學士潘清簡。這位“明鄉人”出身,實際上就是華僑的安南首輔算得上是安南阮朝的忠臣,哪怕是安南公的高位都沒有動搖他對阮朝的忠誠。看著倉惶出逃的場面,他已經痛苦得說不出話來了。
在這支被安南國上下都寄予厚望,但卻連一戰的機會都沒有的安南新軍的警衛之下,為安南王宮服務的宦官們正趕著裝滿財物的車馬,抬著大大小小的轎子,魚貫走出王宮大門。往嘉定府碼頭的方向走去。
十幾艘掛著英國旗幟的軍艦商船正等候在那裡,準備將安南民族最重要的人物都運往新加坡安置。不過新加坡才多大點地方?又能安置多少安南人呢?
阮福英身後的安南大臣們已經發出了近似於嗚咽聲的嘆息,年輕氣盛的阮福英卻板著一張臉不說什麼。
他和那些上了年紀,已經完全被大明帝國嚇倒老臣不同——他本來是決心一戰的,甚至都已經下旨徵召50萬大軍了。可是一干老臣卻人人想著趕緊逃走,根本沒有與國同亡的決心,根本沒有認真執行自己的旨意,一個多月下來,徵召起來的軍隊都不知道有沒有20萬?而且還缺少軍餉糧草,地方上的奏摺都是叫苦連天外帶索要錢糧的——哪怕按照20萬人的額子。一個月開出的錢糧也得二三十萬銀元。
可安南一國哪兒有這樣的財力?為了向法國人贖買主權,安南朝廷早就是個空殼,連王宮的庫房裡面的財物都所剩不多了。至於向商人徵稅……說起來真是讓人傷心。安南王國雖然一直視大明為仇寇,但是一國商業卻是牢牢被華商把持。這些華商無論是外來的,還是安南本土的明鄉人,無不掛著大明公民的牌子,而法國殖民當局又把他們當成上等人看待,一直小心保護著。到了法國要撤退的時候,居然安排了不少軍艦商船,幫助這些華商撤退到婆羅洲去了。搞得嘉定府的商業一片蕭條,商稅更是一減再減。別說是每月再多收二三十萬。就是原先的定額都收不上一成了。而且華商離開以後,安南的進出口一下子就停頓下來。連帶著關稅和煙稅也快跌到了零。整個安南朝廷的財政幾乎在一夜間崩潰,連朝臣們的俸祿都發不出來。還打什麼仗啊!
阮福英算是明白了,安南王國絕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大明,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新加坡成立流亡政府,抱上大英帝國的粗腿,將來或許還有翻本的一日。當然了,他不能親自留下領導抗戰,也不等於就要放棄抵抗。銀子他是沒有的,就是還剩下些,也得帶去新加坡。不過官照倒是要多少有多少,這些日子安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