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9章 不復遼東,誓不還朝,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呼喚保底票,還有月票嗎?
“王上,外面有人自稱是山東林總督的使者,請求覲見。”今天是光復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秘書官一早就報告朱大天子說有人求見。
朱濟世見是林則徐的使者,以為同山東軍務有關,當即宣見。進來的是個穿著天主教神甫衣服的洋人。那神甫見了朱濟世便是一個九十度鞠躬,自報家門道:“我是耶穌會傳教士馬賴,受林總督所託,來給陛下送信。
朱濟世點了點頭,並沒有流露出太多的驚訝,太平軍在山東攻城略地,已經有了大半個省的地盤。濟南、泰山、曲阜等重兵固守的要點,也都處於太平軍的包圍或監視當中。尋常的信使很難出入,不過西方基督教神職人員卻可比較自由地往來太平軍控制區。因為楊秀清雖然當著教皇特使特里戈修士的面聲稱拜上帝教並非是基督教分支,但是並沒有對下面說明“中國上帝”和“洋上帝”不是一個神。所以太平軍的中下層仍然對“洋兄弟”非常友善。
另外,這些洋兄弟在傳教之餘,往往都要順帶著做一點小本買賣,比如販賣軍火什麼的,因而太平天國的將領們歡迎都是極歡迎他們的。
“馬神甫是吧,”朱濟世衝著這個洋和尚揮揮手,讓他在一張錦墩上面坐下。“濟南城內的情況怎麼樣?”
“非常不好。”馬神甫取出一個信封,交給了陪同朱濟世接見的秘書官翁同龢。
“如何個不好法?”朱濟世從翁同龢手中把信接了過來,一邊拆信封一邊隨口問著。
之前李鴻章曾和朱濟世講過濟南城的情況,濟南城是天下少有的堅城,特別是修建於明洪武四年。用磚石砌成濟南內城都可以用銅牆鐵壁來形容了。城牆全長只有6.4米,地面上高達9至10米,基寬12米,頂寬約10米。城牆的下部由青方條石壘砌,上部由青磚砌築,每塊磚都重達10公斤以上。其堅固程度不在北京城之下,而且北京城大,濟南城小。林則徐的六七萬軍隊受這麼一個堅城,的確是遊刃有餘。
另外,由於黃河決口改道的緣故,濟南城北現在成了灘塗、河道,太平軍根本沒有辦法從城北進攻。而濟南城南的六里山和千佛山又被林系練軍所據,依山修建了兩個大寨。極難攻佔。
因而太平軍可能的突破口只有濟南城西和濟南城東兩段,太平軍的優勢兵力根本無法展開,即使用穴地攻城法破開一段城牆。不付出慘重代價也很難最後攻破濟南城。所以朱濟世不大擔心濟南在兵糧耗盡之前被太平軍攻佔。
“林總督已經患了重病。”馬神甫當即又掏出一份他自己寫的病情診斷書,遞給了翁同龢,原來他還是個兼職大夫,在濟南城內替病重的林則徐診治過幾次。
朱濟世展開病情診斷書看了看,是用德文寫的,朱濟世能夠讀懂。
“看來是疝氣!”朱濟世眉頭皺了起來,“是很麻煩的病,必須要動手術。”
看來這就是林則徐的死因吧!朱濟世心中嘆了一聲。成人疝氣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法醫治的!治療疝氣的手術連朱濟世自己都沒有把握,更不用說別的醫生了。他又展開了林則徐親筆書信看了起來,信裡面的內容並沒有談及自己的病情。而是希望朱濟世可以儘快北伐中原,屆時山東練軍十餘萬眾皆願意投效大明。為王前驅。
很顯然,林則徐是擔心自己一旦病逝,濟南城中的幾萬練軍會群龍無首,他的兒子林汝舟不大可能鎮住局面,到時候可就便宜太平天國了,所以才來信催促朱明儘快北伐。
而北伐太平天國之事。在朱明這裡素來存在分歧。一部分朱明大臣主張急速北上,趁著《天朝田畝制度》還未在直隸、河南、京師全面攤開,北方小民之心還沒有盡歸太平天國,就以重兵北上,收復中原。
另一部分人認為,當下宜先修內政。如立法、議會、鐵路、電報、新式學校、新式工廠等事宜,都才開了個頭,沒有個三年五載也難以收效。如果現在就大舉北伐,財力、物力和精力就必然集中於軍事,這些新政搞不好就要半途而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撿起來了。
不過現在兩部分人的意見已經統一,就是靜待太平天國自生奇變,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已經表面化,接下去無論是火併還是分裂,都對大明極為有利。
“王上,北伐或可暫緩,但林穆翁的這支兵力和濟南城卻須掌握在手。”被召到臨時王宮議事的羅澤南若有所思地對朱濟世道。“朝廷應該派遣大員北上,縋入濟南掌握其軍,以免眾心渙散。”
太平軍對濟南的包圍並不是密不透風,曾天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