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6章 吃飯最大,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保底月票!大大們,再支援一下羅羅吧。

江寧的春天來到的時候,這個城市的居民都已經知道,江寧的名稱將要改回應天府了——這是江寧的舊稱,和這個名字一起回來的,還有大明天子。隨著局面的漸漸平定,這座六朝古都的居民們已經沒有多少心思關心閒聊道光皇帝和北清的往後的苦命,開始關心起大明覆興後將會給應天帶來的繁華了。

雖然大明天子還在上海行在,但是應天城卻已經沸騰起來了。首先是浩大的王宮和孝陵修繕工程,原來的江寧滿城和紫金山南麓的孝陵現在成了個大工地,無數來自江南各地的能工巧匠還有民工,全都集中到了這裡,還有許多用西洋帆船運來的建築材料,什麼暹羅的柚木,漳浦的石材,佛山的洋灰、鋼才,景德鎮燒製的琉璃瓦,蘇州的金磚,全都源源不斷運了過來,在應天王城裡面堆的好像個小山似的。看起來,朱大天子是準備將應天王宮和孝陵修繕一新,恢復到當年的鼎盛局面了!

這樣兩個浩大的工程,要是擱在前清,怎麼都得耗資一萬萬兩銀子吧?不過朱家天子據說是商人出身,很會打算盤的。前一陣子還在上海舉行了公開招標,用不到1000萬銀元的價款(朱濟世自掏腰包),把兩個工程發包給了幾安徽和廣東來的營造商。

其次是應天城的全面對外開放,對外當然是指對洋人了。光復2年春節一過,原本不是商埠的應天街頭,一下子就出現了許多金髮碧眼的洋鬼子,不僅有男子,還有番婦,大明大方地在街頭招搖。官差也不敢驅逐。這些洋人不是各國使臣,就是豪商巨賈,甚至有不少還是大明官員!

應天城的各個城門口還貼出了安民告示。說是大明天子自海外而來,西洋各國的皇上和大明天子都是朋友。所以大明全境開放,歡迎各國商人、學者、旅客來訪。對此,應天居民當然是不大滿意的。不過朱濟世的天子又不是他們投票選出來的,沒有必要討他們的歡心。

不過最讓應天居民感到吃驚的還不是大明天子對待洋鬼子的態度——現在是三國爭霸,誰不指著洋鬼子助拳?看看朱家的陸軍就知道,一水的洋槍洋炮,連軍裝都是西式的。瞧著也比滿清的綠營兵神氣。最讓應天居民感到吃驚的是剛剛頒佈的大明禮制,升斗小民見官不必再磕頭了!這豈不是官不官,民不民了嗎?當然,大部分老百姓對這事兒是沒有不同意見的。少磕些頭總歸是好事情。而且他們的心思都放在衣食住行上面,老百姓可不就是盼著能有個好皇上管著天下,讓日子鬆快一些嗎?

朱濟世這個時候正穿著一身龍袍,和左宗棠還有幾個秘書官在原來的兩江總督府裡面信步走著。這裡原來森嚴的氣派,進進出出的頂戴花翎。似乎都已經消失乾淨,只剩下滿院子的衰退淒涼,同不遠處熱火朝天的王宮工地,形成了鮮明對比,似乎預示著清亡明興的必然結局。不過朱濟世朱大天子的眉頭卻緊緊擰著。沒有一絲勝利者的喜悅。

“這個曹通倒挺會見風使舵的,該不會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吧?”

左宗棠淡淡地笑了一下,坦然道:“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的曹文正公生出來的兒子還需要高人指點?不過王上,您也用不著和這幫商人還有苗雨三他們置氣……他們也有他們的難處。鹽商們都是家大業大的,下面還掛著十好幾萬鹽丁灶戶,都指著這點鹽吃飯。苗雨三嘛,淮北本就是自收自支,朝廷只提供一個軍的武器裝備和補給,不管其他。他對著太平天國,手下養著十來萬精兵,開支浩繁,只能指著淮北的那點鹽過日子。不如就在淮南行票鹽法,把淮北鹽業交給兩淮鹽商,再另鹽商報效軍費幾百萬兩吧。”

朱濟世臉色一沉:“苗沛霖的銀子不夠花,朝廷不能補給他嗎?光復2年的歲入預算是多少?有6000多萬吧?如果鹽政改好了,起碼還能多幾百萬,7000萬都能有了,用得著鹽商報效?再說了,他們的銀子從天上掉下來的?報效幾百萬,起碼要從鹽務上刮1000萬。孤王已經算過賬了,精鹽的成本就是4個小錢一斤,含稅的批發價是25個小錢一斤,南方13省加上蘭芳大公國,每年消費的食鹽不下10億斤,如果都用精鹽就有2100萬銀元的收入,其中鹽稅可得1900萬銀元。”

這朱天子果然是想將鹽業的一團亂麻全都割斷了另起個局面啊!左宗棠半晌做聲不得,最後才喟然嘆道:“王上,您可以不考慮鹽商,那幫傢伙撈了有200年了,回去自己吃自己的也夠了,可您不能不考慮鹽丁、灶戶還有販私鹽的鹽幫,兩淮地面上有幾十萬人指著鹽業吃飯呢。現在運河阻斷,漕幫的幾十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滿穗的奇妙冒險

竹墨淋漓

薑糖撞酒[破鏡重圓]

貳林林

深海漁獵:風浪越大魚越貴

不偷腥的狸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