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3章 控金融,不以刀劍 求保底月票,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錢業的貸款,現在朱濟世控制了兩江錢業,進而推動茶、絲兩業的產業整合,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朱濟世原先的打算,就是整合茶、絲兩業。
至於內貿,則是鹽、布、米三業最為發達。其中兩江的紡織業是當時中國最為發達的,兩江所產的布匹行銷南北十餘省,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就是佛山紡織業。不過自朱明控制廣東後,全力推動佛山紡織業的升級,由十三行所投資建設的機器織布廠自光復元年以來,就紛紛開工建設。眼下雖然還未大量建成投產,但是衝擊兩江布業也是早晚之事。因而推動兩江紡織業的升級和整合,同樣是當務之急。
而鹽業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區,著名的兩淮鹽商的大本營就在江北名城揚州。在道光年間,滿清每年的鹽稅都在1200萬兩以上,其中一半出自兩淮鹽業。而且公開所得的鹽稅,不過是滿清從鹽業所得收益的部分。每遇國家有重大軍事行動,或大災大賑,或河防工需,鹽商都要捐輸鉅款。另外,皇帝還直接“投資”鹽業,分潤鉅額利潤。
鹽商對滿清朝廷的付出,自然換取了極大的恩遇,獲得世襲壟斷權,劃分地盤,長獲厚利。因而兩淮鹽商和滿清朝廷的關係也是如膠似漆,如揚州鹽商之首的曹家就號稱“五世一品”,曹文埴、曹振鏞更有父子宰相之稱,其中曹振鏞更是潘世恩、林則徐的座師,曹家的權勢之顯赫,絕非十三行行首伍家可比。
不過兩淮鹽商勢力雖大,但卻也無力控制整個鹽業,由於暴利的存在,私鹽買賣從來就沒有斷絕的時候兒。兩淮地區的“鹽幫”勢力同樣不容小覷,而為了對付鹽幫,兩淮鹽商又豢養了大批鹽丁,同鹽幫勢力爭鬥不止,兩者在蘇北地方上儼然就是兩個龐然大物。
可是現在,兩江已然變天。雖然新來的朱明政權暫時沒有取消兩淮鹽商的壟斷權,但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權宜之計。
而在鹽商、鹽幫之外,兩江地盤上還有第三個龐然大物——漕幫!漕幫是後世青幫的前身。雖然也是江湖幫會,但是政治立場卻和洪門相反,是擁清的。因為漕幫的買賣就是運輸漕糧,說他們靠著北京的朝廷吃飯也不為過。在雍正初年就取得合法地位,到了乾隆年間勢力更加龐大,甚至有了“乾隆入幫”的傳聞,幫內還有據說是乾隆皇帝賜下的“護法盤龍棍”。
在朱明控制兩江以後,漕運完全斷絕,漕幫弟子衣食無著,自然對朱大國王頗多不滿,而漕幫本身也成了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