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3章 未戰先某退路,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那時是不同的,不搞世襲兵制,只是實行10年,關內男子,凡年輕力壯著都可報名充衛所兵,一兵服役10年,軍民合一,且戰且耕。一兵可分關外田土30畝,允許家屬隨行落戶,待10年期滿,所分田土盡歸該兵丁所有。不過朝鮮總管和遼東鎮所管之朝鮮人和漢軍旗須服勞役5年,才有資格轉為軍衛屯田兵。服勞役期間,由官府供應飯食,發放工資。”
說到這裡,朱濟世頓了下,扭頭看了眼正在一旁負責記錄的秘書官張之萬。他現在雖然是秘書官,但是身份還是“漢軍旗降人”,五年之內只能領取最低標準的薪俸,也沒有正式官身,只算是御書房向遼東鎮借調人員(這樣的借調人員還有許多,比如樣式雷家的一大幫人都被借調去給朱濟世蓋房子了)。
“第二點,興大工,修築道路、港口、要塞、城市、工廠。其中道路、港口、要塞和部分城市基礎,都須遼東、遼西兩鎮出資出人修建,百萬朝鮮、漢八旗勞役就是做這個的。務必在五年之內,建成旅順、海參崴兩地的要塞和港口,城市也須初具規模。瀋陽、遼陽、鎮遼、錦州、寧遠等城都要擴大規模,以便將來成為遼東、遼西之基礎。
而工廠實業者,原則上實行民營,但是遼東、遼西情況特殊,應該特辦。內閣會成立東北開發局,在遼東開辦新式工廠,但是一切制度都要參考洋行,在管理上也會聘請西洋專家。”
朱濟世接著侃侃而道。他如何不知東北是後世中國的重工業基地,現在這塊土地歸了大明,自然要好好開發利用。而且開發東北也是朱明日後開發其他殖民地或新領土的樣板。
“第三點,步步為營,向北擴張。渤海公國終非獨立之國,實乃我大明藩屬。但其心叵測,非朝鮮可比。因而必須想方設法予以削弱,將來必要之時必有一場滅國之戰要打。不過眼下,還得用蠶食之法,徐徐圖之。”
說完這三條,朱濟世便將目光投向了李鴻章、彭玉麟,現在朱濟世只在東北設立了一個行省,就是遼東省,另外還有一個軍鎮——遼東鎮。李、彭二人,一個任巡撫,總管民政,監管軍鎮;一個任總兵,管理遼東屯軍,都是封疆大吏。遼東只是初定,又是對抗俄羅斯的前沿,哪怕10年之內也很難如內地省份那樣建立完善的民政、司法和公局體系。遼東開發是否成功,他們二人是否得力就是關鍵了。
兩個人都明白朱濟世這目光中的含義,站起身恭謹一禮:“臣當盡心竭力,為陛下興遼東,平渤海,抗沙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