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7章 天國已經朽了?,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850年氣候比起一百幾十年後要寒冷許多,去年12月底的時候,長江北岸下了一場大雪,直到現在還沒有融化,空曠的平原之上一片銀白,北風呼嘯,吹在臉上好像刀刮針刺一般。不過大明錦衣近衛軍的行軍倒還順利,厚實的呢子大衣配上保暖堅固的靴子,那些呼哧呼哧快步行軍的漢子們的額頭上都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子了。
在大運河旁邊的這一片官道上面,一條灰色的長龍在滾滾向前,步兵、輜重兵、騾馬拉著的9磅、12磅和24磅大炮,還有穿著紅色飛魚服的錦衣騎士,還有各種型號的四輪馬車組成的車隊,一路向北。
錦衣近衛軍這次的出動規模仍然是餘人,有一個師留守應天,其餘部隊護衛朱濟世親征。和錦衣近衛軍一起出徵的還有陸軍第8軍和由錦衣騎士組成皇家近衛騎兵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去年上半年的兩江三省科舉並不只是文舉,還有同時舉行了武舉考試,取了一萬七千多個武秀才,其中有三千多人能夠比較熟練的騎馬。雖然算不上嫻熟,但是基本功已經有了,於是就都封了錦衣騎士的官兒,算是朱天子的扈從親軍。還由為朱明朝廷服務的法國騎兵軍官按照西洋騎兵的標準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嚴格訓練,又給他們配備了購自印度的軍馬,再同原來的“老錦衣騎士”混編,編成了三個近衛騎兵旅,總人數不過6000。這次全部跟隨朱濟世一起北上。如果再算上錦衣近衛軍和第8軍所部,這次北上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人。
而在淮河沿線,從淮安到信陽一帶,進入淮南各要點駐防據守的部隊還有第三軍和第六軍的六個步兵師。連同已經投靠到明軍麾下的袁甲三部,還有淮南、蘇北的地方武裝團練,淮河以南忠於大明的武力也達到了將近15萬人,加上這次的援兵,已經妥妥超過20萬了。如果再算上淮北苗沛霖部,明軍投入前線的軍隊已經高達40萬。這樣的出兵規模,在明軍歷史上,是從來未曾有過的。
大明天子朱濟世騎在馬上,和他的軍師羅澤南、副總參謀長老皮爾,還有一票皇家軍校科班出身的參謀一起冒著風雪前進。經過幾年的征戰,他現在已經算是沙場老兵,戰場感覺是越來越好了。雖然一路風塵僕僕,但是也掩蓋不住他臉上的神采飛揚。在他的中軍行軍佇列周圍,全是衣甲鮮亮的騎兵,或手持長矛。或腰懸馬刀,威風凜凜的前進。
朱濟世滿意的看著身邊的這支騎兵,雖然只有區區六千,卻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血和財富!訓練是最高標準的,為這六千人所配備的外籍教官幾乎佔到了大明陸軍當中全部外籍教官的三成,差不多是手把手向他們傳授眼下歐洲最先進的騎兵戰術……加上他們的戰馬、胸甲、馬刀、手槍等等所有的裝具裝備放在世界上來說都是一流的。朱濟世甚至覺得僅僅靠這六千騎兵就能橫掃中原了!不過橫掃中原卻不是這些馬上男兒的使命,漠北西域,乃至中亞和西伯利亞才是他們縱橫馳騁的疆場,沙俄的哥薩克騎兵才是他們真正的敵手!
急促的馬蹄聲傳來,騎著矮小的蒙古馬的傳騎疾馳過來——在取得東北之後,明軍已經不再缺乏馬匹了,不過蒙古種的軍馬不大適合進行騎乘衝擊,所以只配備給了尋常的偵察兵和傳令兵,這些人也沒有錦衣騎士的身份,馬上功夫也很稀鬆。三個騎兵都汗淋淋的。在羅澤南的馬前勒住了馬,行了軍禮大聲報告:“第六軍任長官彙報,接獲淮北巡撫衙門軍報,徐州大捷!苗巡撫督軍在徐州摧破太平軍30萬,斬殺賊首3萬級。俘敵5萬餘,陣斬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魯王曾天養!”
“什麼!”聽到這個訊息,朱濟世、羅澤南還有周圍的幾個參謀幾乎同時驚呼起來。
摧破30萬太平軍!還斬殺3萬,俘虜5萬,還殺了韋昌輝和曾天養!!!
這樣的戰績也忒牛逼了吧?苗沛霖真這麼能打?
朱濟世看了眼羅澤南。羅大軍師也是一愣愣的,忙接過傳騎手中的信件拆開看了又看。信封裡面塞了兩張信紙,一張是淮北巡撫衙門發出的捷報——只是初步的報告,稍後還會正式遣使嚮應天府和朱濟世報捷;另一張是第6軍軍長任怡江的親筆信,第6軍在獲悉太平軍大隊抵達徐州之後,就秘密派遣偵騎化妝潛行到徐州城左近觀察,結果遠遠目睹了徐州大戰的整個過程,可以確定苗家軍取得大捷,太平軍在徐州城內中伏慘敗,精銳喪失,餘眾膽寒,30萬大軍潰於一旦!
“皇上,任將軍派出的偵騎親眼目睹了徐州之戰……苗軍的確大勝,太平軍慘敗了!”
“韋昌輝真的死了?”朱濟世追問了一句。
“這就不清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