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5章 種地也能成富翁? 狂求月票,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票榜總是岌岌可危,各位大大們,還能再挺一下羅羅嗎?
......
一身大紅官袍(新明的官袍都是一個顏色的和前面制度不完全一樣)敖星煌帶著十幾個隨從、家人、轎伕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小老婆,臉色鐵青的走在上海大馬路的人行道上面。
他是沒有什麼錢的清官,雖然家裡面也有幾百畝水田算是遠近聞名的“大土豪”。但是一年不過七八百石租子,扣掉應繳的稅賦(清官是不逃稅的)還剩不到五百石穀子,碾成大米就是三百石不到,賣給江西的糧商不過400銀元,雖然抵得上一個“中產”之家幾年的收入,但是敖星煌還在資助家鄉的幾家私塾,又有一大家子要養,所以他的經濟狀況就是四個字——宦囊羞澀。
所以這次出門在外,敖星煌只帶了不到300元的路費,本來以為是足夠了,誰曉得在上海碼頭停個船就花去了三分之一!現在哪裡還捨得花錢僱馬車?只好步行去上海縣衙了報到了。
不過他的這身打扮走在大街上也忒引人注目,不少過往行人都停下腳步投來了好奇的目光,還有人議論紛紛起來了。
“又來了一個窮官,連馬車都叫不起,最近是怎麼回事?怎麼全天下的窮縣官都到上海灘來了?”
“聽說是皇上把他們招來的,參加一個什麼工商促進會議。”
“就這樣的土老冒還促進工商?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大概皇上就是想讓他們來上海開開眼界吧?”
這些評論敖星煌是聽不到的,他已經被眼前的繁榮場面給驚呆了,上海他不是沒有來過,2年多以前他還在這裡做過官。那個時候上海灘雖然繁華,但遠不及現在的一半,不,應該是三分之一!短短不到3年時間,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商號工廠,那麼多的人口聚集到這裡呢?
正納悶加震驚的時候。一輛馬車忽然停在了敖星煌身旁的馬路上面,這馬車是由四匹又高又壯的健馬拉著,一看就知道不是蒙古種和中原種的。車廂的做工極為考究,表面還有雕花紋飾和精美的彩繪。如果不是車廂下面安了四個輪子。敖星煌差一點把它當成個彩繪屏風了。
還沒有等他回過神來,馬車已經停穩,從車廂裡面鑽下來一個和敖星煌一樣穿著大紅官袍的官員,看補子就知道也是從六品。那人比敖星煌年輕,不過三十多歲的樣子,白面無鬚,頗為儒雅,見了敖星煌就一拱手:“下官是上海知縣盛康,不知先生是從哪裡來的?”
“可是常州盛旭人?”敖星煌記得道光24年的進士裡面有一個名叫盛康的常州人,不知道是不是眼前這位。
“正是在下。”盛康笑著回答。他道光24年中了進士後被安排到安徽銅陵當縣令。後來跟著李文安、李鴻章父子一起投靠大明,仍然留任銅陵縣令。兩江科舉之後,安徽本地的縣令都由安徽人出任(不一定是本縣)。盛康是南直隸省籍,就被安排到上海當縣令。雖然官職沒有升,但是上海縣可比銅陵縣肥了不知道多少倍。看看他現在做的馬車和一身鮮亮的官服就知道了——順便提一下,這位爺在歷史上就不是什麼清官,他是蘇州留園的主人,他的兒子則是著名的洋務派干將盛宣懷。
盛康的官雖然不是清官,但是辦事能力卻是極強的,而且思想也不保守,所學也是經世致用的實學。上海能有今日之繁華。同他這個縣令的才幹也是分不開的。
“在下是江西萍鄉縣令敖星煌,是奉旨來上海參加一個工商促進會的。”敖星煌道。
盛康笑道:“原來是乾垣兄,久仰久仰,乾垣兄不必先往縣衙去了,皇上已經包下了上海遠東飯店徐匯分店,專門安排來上海的兩江各縣官員。”
說著他就一招手。喚來了四輛出租馬車,笑著對敖星煌道:“就讓乾垣兄的家人坐出租馬車去遠東飯店徐匯店,小弟正好和乾垣兄同路,不妨一起走吧。”
四輛馬車怕是要十幾塊錢吧?敖星煌抹了把額頭,都是冷汗啊。心疼出來的。就是大地主也沒有這麼花錢的,這不是敗家嗎?
不等他婉言謝絕,盛康已經笑呵呵拉著他上了自己的馬車,車門一關,馬車就慢悠悠往徐家彙去了。
“乾垣兄來一趟上海也不容易吧,不如由小弟差人領著乾垣兄四下走走看看,領略一下這個十里洋場的繁華之地如何?”
路上,盛康和心不在焉的敖星煌聊了幾句閒篇,忽然話鋒一轉提出這麼一個建議來了。
敖星煌搖搖頭道:“愚兄是來上海公幹的,公事未完之前就不討擾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