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章 八旗的血性 一 馬戰 求月票,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捻軍的馬隊是10月24日中午過後的時候才被大批派出去的。除了張樂行直屬的黃旗捻軍馬隊,其餘的4個旗全部被拆成一個個小營撒了出去。捻軍本來就不是什麼嚴整的武力,如果要集中起來和八旗馬隊打大規模騎兵會戰,未必能佔什麼便宜。可要是拆開來打小規模的戰鬥,他們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這些捻軍本來就是橫行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賊寇——當然這是地主階級給他們扣的帽子了,實際上……這些人在長年累月同封建官府和地主階級的鬥爭中,全都練就了一身的武藝和馬術,遠遠比僧格林沁麾下的那些養尊處優的八旗鐵騎要強。
不過那些八旗新軍的騎兵可是不承認這一點的。比洋槍洋炮,他們旗人不拿手也就算了。可要比老祖宗留下的馬上功夫,八旗子弟怕過誰?甭說那些打扮的和莊稼漢差不多的捻匪,就是傳說中的西洋精騎,一樣不是八旗大爺的對手。
所以……兩下的小股馬隊一遭遇,立時就展開廝殺,汲縣、淇縣和滑縣的交界地帶,一時間不知道有多少零星戰鬥同時在上演當中。
這一日下午,在汲縣境內一個叫安都寨的地方,還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騎兵遭遇戰,一方是八旗新軍鑲紅旗的馬隊,大約有五百多人;一方是捻軍藍旗馬隊,也有五百多人,是個小營的建制。
這支八旗的鑲紅旗的馬隊是由京旗子弟組成的,帶隊的是個協領,名叫傅安,和那位頗得僧格林沁信任的傅方是一個老姓的兄弟,都是富察氏。八旗新軍組建前曾經在京旗前鋒營幹過參領,馬上功夫當然是不錯的,能騎在馬上一邊奔跑一邊射箭——這個本事在200年前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在當下,可是了不得,一個“善騎射”的評語怎麼都能落下。不過他帶著的500人中。能在馬上射幾箭的卻不大多,頂天也就七八十個,餘下的有不到200算是輕壯,再剩下的就是老老少少,只能湊個數。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大清經制之軍,雖然不一定能打,但是在戰場上列出的陣型還是非常整齊的。
領著那個捻軍小營的是捻軍藍旗的一名首領叫李允的,同樣是以“善騎射”聞名捻軍。他帶著的500人都是他的親衛,參加捻軍之前大多都是皖北一帶武力出眾的混混,平日在鄉里也都是橫行霸道的角色。好勇鬥狠。不可一世。自以為是了不得的好漢,不過都被這個李允打服,收為親兵。這麼一支隊伍的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
不過看到對方嚴整的模樣,李允知道自己的隊伍恐怕遇上硬點子了……這八旗勁旅到底是打遍天下的強兵。再衰弱也比綠營那些只會望風而逃的傢伙強!
“拿著鳥槍和弓箭的弟兄們下馬準備!”
李允大聲命令道。他可不會因為對方隊伍嚴整就不大仗了,那可是好幾百八旗天兵的腦袋啊!那得多大功勞?沒準能封個侯,可就光宗耀祖了!
一聲令下,那些帶著鳥槍和弓箭的騎兵都是翻身下馬,排出三排橫陣,鳥槍在前,弓箭在後。500來人中,有不到150人是帶著遠射武器的。而對面的八旗兵,則人人攜帶弓箭。騎射本來就是八旗兵的基本功嘛。不過傅安卻沒有下令部下下馬射箭,而是一聲大喊:“兒郎們,隨我殺賊!”就抽出馬刀一馬當先往對面的捻軍衝過去。
看到好幾百八旗兵呼啦啦的衝鋒,李允和他手下的捻軍將士都有些詫異,不過卻也感到好笑。有幾個人乾脆笑出聲了。他們這些人雖然不是老行伍,但卻是打老了馬戰的。都知道打馬戰是急躁不得的,因為馬戰不僅是人在打,還有馬也在打仗。而馬力是極為有限的,用完了就衝不動啦。所以在馬隊交鋒的時候,往往要先續力,同時用弓箭鳥槍互相試探,等馬兒有了力氣再衝鋒。哪有一見面就撲過來的?那些八旗兵好像是上午就出來的吧?他們的馬跑了快一個白天了,還有力氣?既然這些八旗兵急著送死,李允也不客氣,一聲令下,大約200名手持木槍的捻軍直接放平木槍,面對面的就衝上去了。
“衝啊!衝啊!殺賊!殺賊!”
見到只有200來個捻軍衝過來,傅安興奮得不得了,他雖然沒念過什麼書,不過500比200大還是知道的!他用500人沖人家的200人,怎麼看都穩贏啊!
帶隊對沖的捻軍軍官也是積年的老匪,名叫李二虎,是李允的本家叔叔。不知道打過多少馬戰,雖然都是幾十人的小陣仗,但那裡是這些京旗大爺兵能比得上的?看到大爺兵們不管不顧就衝過來了,忍不住一邊笑一邊吩咐手下留著馬力,別衝太快,等那幫八旗大爺靠近了再加力衝刺,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這些本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