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5章 戰北京,有生路,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上,阿禮國公使提出一個咱們和太平天國講和的方案……咱們旗人回關外老家,滿洲、蒙古都是咱們的。以後和太平天國互不侵犯,各修德政。奴才以為,這倒是個為大清贏得喘息之機的機會。”
穆彰阿一邊回話一邊偷眼瞧著道光皇帝。說實話他對阿禮國的這個建議是非常感興趣的——這可是北京城內十來萬守軍百姓和官員的唯一活路!他穆彰阿可不想就這麼殉了大清朝!
“旗人……退往關外?”道光皇帝忽然有些激動,聲音也提高了:“穆彰阿!你以為朕守在北京是幹什麼?還不是為咱們旗人退往關外爭取時間!你以為幾十萬上百萬人說走就走,說在關外安家就在關外安家?若不是守著這個北京城,吸引住粵匪的注意力,你以為他們不會一路追殺出關?到時候咱們旗人最後的骨血可就都要扔在關外了!”
所謂旗人,指的是滿洲八旗、八旗蒙古、漢軍八旗和包衣奴才等幾大塊。根據道光27年的戶籍檔案,全大清總共就一百六十多萬旗人。其中北京有約五十萬,京畿地區(除北京,包括察哈爾、熱河等地的八旗蒙古)還有約三十萬,關外的盛京、黑龍江、吉林三將軍下有不到四十萬,全國其他地區還有四十萬。不過到了現在,全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旗人,大概已經沒有人知道了。道光皇帝只能大約估計一下關外的情況,約莫有七十萬的樣子。其中青壯男性不會超過七萬,老弱婦孺倒有六十多萬,佔了絕大多數。
另外,還有約三十萬到五十萬從京畿地區出關的漢人。現在關外的總人口就在一百萬到一百二十萬……可是關外的沃土卻大多沒有開墾,畢竟那兒原來只有四十萬人,現在陡然翻了三倍。這吃食可是天大難題了。本來指望林則徐從江南送幾百萬石糧食去滿洲,以滿足那些流亡之民幾年的需求。可是現在,這個打算完全落空。關外的一百多萬人的口糧都成了問題,還談什麼喘息之機?
再說了。粵匪都已經打到北京外城了,怎麼肯縱虎貽患?還容旗人出關去休養生息,就不怕他們將來打回來報仇?
“皇上,其實粵匪現在也進退維谷,他們的一百多萬人聚集在北京周圍,久攻不下,軍糧短缺……”
“胡說。他們怎麼會軍糧短缺?今年直隸該是豐年吧?”道光皇帝向來關心農事,對直隸地區的農業生產瞭如指掌,他可不記得道光28年又哪個直隸的府縣報了災荒。
“皇上……黃河在10月(農曆)的時候決口,直魯豫三省被淹……”穆彰阿吞吞吐吐地道。
“10月份決口?”道光皇帝的眉頭一皺。“怎麼可能,10月份又不是汛期。”
“這個……這個是被人挖開的,被粵匪挖開的!”
“淹了開封?”道光皇帝目光灼灼地看著穆彰阿,突然道:“朕的八旗新軍……是不是朕的八旗新軍被水淹了?穆彰阿,阿禮國有沒有帶來僧格林沁的訊息?他的25萬大軍到底怎麼啦?”
“僧……僧格林沁敗了。在河南的滑縣和粵匪打了一場決戰,15萬人對50萬!粵匪人太多了,僧格林沁指揮部下同他們苦戰了三天三夜,終於寡不敵眾,還是敗了。現在率領餘部三萬多人退守開封城。另外開封城內還有河南、山西綠營約4萬人。山東還有湘軍、魯軍約6萬,林則徐還帶著5萬兩江練軍北上,現在可能已經到山東了……”
穆彰阿把從阿禮國那裡批發來的訊息告訴了道光,當然不是如實轉告,可不能和道光皇帝說僧格林沁的15萬大軍是被7萬粵匪打垮的,那樣太傷道光帝的自尊心了。
道光帝這個時候在心裡面掰著手指頭,3萬+4萬+6萬+5萬=18萬!北京城內還有7萬能戰的,也就是說,滿清在北京周圍起碼還有25萬大軍。還有機會啊!
想到這裡,道光皇帝猛地站了起來,走下御座在養心殿裡面跺起了步子:“好,還有25萬大軍!還有機會……傳旨,林則徐當直隸總督、洋務大臣,節制直、魯、豫、山、陝五省軍務,統兵會剿粵匪,解京師之圍!”
還在做夢呢!看著興奮起來的道光皇帝,穆彰阿和訥爾經額同時苦笑起來。滿清在直魯豫和京師是有25萬軍隊,可是粵匪有多少?起碼125萬!而且僧格林沁的15萬八旗新軍讓7萬粵匪就打垮了,你讓林則徐再統帥18萬人北上來解京師之圍?他敢來嗎?
……
天壇,東王楊秀清大營。
“阿禮國大人,麻煩您再跑一趟內城,告訴穆彰阿和訥爾經額,就說我們太平天國志在恢復漢人的十八省江山,無意對滿洲人趕盡殺絕。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