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6章 在魔都,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艘看起來有些破舊的飛剪式快帆船抵達了上海黃埔江邊的碼頭,這裡正是一年間最繁忙的時候。還有十幾天就是光復8年的春節了,這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當然的假期。哪怕是上海這樣的一個日益西化,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的東方魔都,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這段日子裡面,也是做不成什麼大生意的。所以在春節到來之前,整個城市就開足馬力在運轉,似乎是要把因為長假損失的時間給補回來。
十六鋪的碼頭上面熙熙攘攘的全是忙碌不停的苦力——他們是這個城市最辛苦的勞動者,大包大包的貨物正是透過他們的肩膀搬上運下,流通四方。雖然被冠以苦力之名,但是在他們的臉上卻很難看到“苦”字兒。反而都洋溢著喜氣,臨近年關,這些苦力的生意好的不行,工價也漲了三成,別看他們現在一個個破衣爛衫的樣子,等下了工,可個個都是一身考究的綢緞衣裳。如果是單身漢,多半直奔四馬路的館子去吃頓好的……事實上,大明各沿海港口的碼頭工人的收入都是不低的。一個身強力壯的漢子,一個月總有十幾二十塊錢的收入,如果趕上春節前的一個月,還能翻上一倍。
已經從香港濟世大學法學系畢業,還拿到了律師牌照的共和主義者胡振國從這艘飛剪式帆船上走了下來,身邊還有一個穿著儒生長袍,手裡拎著根手杖的五十出頭的男子,紫麵皮,小眼睛,正是胡振國的父親施德露,現在名叫胡維新。兩人身後,還跟著幾個扛著行李的僕人。
“振兒,這些碼頭上扛大包的大都是漕幫弟子,可不大好惹。你以後可不能隨便砸他們的飯碗。”
胡維新舉著手杖指著那些正在扛大包的苦力,低聲跟自己的兒子說道。他這個隱藏潛伏的滿清餘孽現在居然發了大財!當日他安排兒子出洋以後,就帶著部分家產到上海隱居,在黃浦江邊上買幾百畝地。想要收租養老,順便笑看天下風雲。沒想到新興的大明帝國一下子走上了資本主義的快車道,而上海又成了全大明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本來是荒郊野外的土地,幾年之內居然成了熱鬧繁華的地方。胡維新也是個腦子活絡的主,當然抓牢了這場“改革開放”的機遇,把幾百畝田從佃戶手裡收回。將一部分改建成了碼頭、貨棧,另一部分則高價賣給了上海縣衙,用於擴建市區了。
“父親,兒子不想接管碼頭……”
“什麼?不想接管碼頭?振兒,為父就你一個兒子啊!這份家業你不接誰接?”
“父親……你難道忘了國仇家恨了?”
“小聲點……”老胡連忙揮手止住兒子的話。然後指著不遠處另一個碼頭上停著的兩艘大型蒸汽帆船。“看看,那兩艘船上掛著團龍旗,一定有什麼大人物到上海了,這兩天錦衣衛的番子可活躍的緊!”
胡振國順著父親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的正是明子號皇家郵輪和光復號戰列艦。都是三千多噸的“大船”。煙囪高高聳立,顯得威風凜凜。
“勞民傷財!”胡振國嘟囔一句,就和父親大步走下了跳板。一輛鑲金的四輪西洋馬車就停在碼頭上,車門已經開啟,一個穿著黑色綢緞面棉襖的車伕守在那裡,看到胡老爺和胡公子過來,趕緊殷勤地拉開車門。
“上車再說吧。”胡維新拉著兒子進了車廂。又讓扛行李的僕人上了另一輛裝貨物的馬車。
“振兒。算了吧。”馬車輪子剛一滾起來,胡維新就嘆了一聲,說道,“轉眼都光復8年,大明的天下都安如磐石了……國仇家恨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咱們該往前看。現在為父又撐起一份家業。有碼頭有房產還有幾條帆船,每年都有十幾萬元進賬,當年給滿清當靖海公的時候,咱家都沒有那麼多收入。”
“那施家好幾百口人命就這麼算了?”
胡維新搖搖頭,苦笑道:“不算了還能怎麼樣?民主共和什麼的。你也宣傳了好幾年了,有幾個人相信?”
“還是有幾個的……”胡維新的臉色一黯。真的只有幾個,大概就是學醫的孫汶,學法律的孫珠,已經入了英國籍,還搬去新加坡居住的白恩銘這幾個人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比較熱心。其他參加憲政研究會的同學,在畢業以後都各奔東西,忙自己的事業去了。至於《清流報》的李宗羲等人,本來就對共和制嗤之以鼻,認為是無君無父,不值一提。
“靠幾個人能成什麼事兒?振兒,我看你還是早點娶個老婆,再納幾房姨太太,生一堆兒孫,也讓為父享受幾年天倫之樂吧。”
“父親,兒子……兒子不想成家。”
“不……不想成家?振兒,你該不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