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部分,龍的力量-南海揚帆,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世紀60年代,印度的農村人口仍然佔全國人口的80%以上,赤貧現象依舊嚴重。但是到了20世紀末,印度社會卻突然崛起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其速度之快、人數之多令人瞠目。

人們普遍認為,中產階級的崛起是印度在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的結果。在那些輝煌的歲月裡,印度貨幣比較穩定,通貨膨脹率只有3%。加上糧食連年豐收、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印度的經濟狀況大為改觀。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社會的變化提供了基礎,中產階級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但是在政治理念之上,印度的中產階層卻變得短視和虛無起來。

脫離草根社會的印度中產階級開始混淆理論與現實,忽視了印度社會還存在的化石般的階層差異與隔閡。把持政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治私利往往讓他們震驚,由震驚變成憤怒,繼而化為行動來挑戰這個體系。作為中產階級後備力量的城市大學生成為這次活動的主角,只要印度政壇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新德里等大城市的街頭便到處是抗議不道德政治權利的學生,許多大學生自焚、被逮捕的新聞充斥著電視和報紙。

但是具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鼓吹社會公正的既得利益的受益者並沒有從心底徹底認同這個信念,那些群情激奮的大學生們一旦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便由反對一切轉為了接受和服從。而窮不聊生的印度農民、被壓迫的下等階層照舊過著沒有明天的生活。

被西方國家鼓吹為民主的基石的印度中產階級實際上對政治並不關心,在印度的大選之中,這些選民寧願選擇一個圓滑的、富有的和有著各種強有力的社會關係的政治家族的候選人執政,而不投誠實的候選人一票。中產階級不斷抱怨社會腐敗問題,並希望根治這個惡疾,但在他們為腐敗被曝光而歡欣時,他們自己卻不願意對身處其中的行賄逐利、暗箱操作和結黨營私負責。

當印度的新老中產階級脫下道德外衣時,獨立運動中和印度經濟改革過程中的理想主義信念被無情的擊得粉碎,失去理想的印度中產階級不再對形而上的精神寄託孜孜以求,他們迴歸安逸單調的日子。經濟的發展刺激了他們的物質慾望,展開了對奢華生活的不懈競爭。被寫在印度憲法之中的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人關心的陳詞濫調。無休止的消費慾望引起了印度社會保障體系的雪崩,住房、教育、交通、水電和服務等問題層出不窮。

當1991年下半年印度開始的經濟改革,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世界的聚光燈第一次照在了印度中產階級身上,因為它有著出乎想象的消費慾望和能力。雖然他的規模、消費潛力被一再的放大。因為印度政府來說,它迫切需要向發達國家展示自己未被開墾的市場。同時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出售它們的商品、技術的熱情也促使它們對印度中產階級興致盎然。在印度的外購經濟形式幫助了印度中產階級大規模的產生,在美國人抱怨失業嚴重時,部分印度人開始變得富有。在20世紀80年代,龐大而低效的公共部門的薪水僱員增加了21%,

到1991年時,印度政府還是最大的僱主,給中產階級提供就業機會。在印度社會窮人依舊很多,而城市中產階級規模卻也在成倍發展。

印度的中產階級天真的以為印度在20世紀末的經濟騰飛是因為印度自由化的經濟機器已經開動,而自己正是比不可少的發動機,所有跡象表明,這個曾經沉睡的世界大國進入經濟騰飛時期。“全球的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忽視印度的龐大市場。”、“不是我們需要美國,而是美國需要我們。”、“美國的納稅人發現他們失去的工作在印度產生,以前的印度靠美國援助的美元生活,但現在,經濟急劇發展的她吸引著全世界。”這一切的豪言壯語正是印度中產階級在一夜暴富之後真實心態的寫照。

年輕印度中產階級無疑是有錢的,所以他們需要透過購物來表達出來。整個經濟的充分發展使他們接受對擁有手機和汽車的消費至上文化。擁有父輩們還在夢想的單獨的住房、閃亮的汽車和時尚的膝上型電腦。新中產階級擺脫了信奉甘地主義的前輩們的節儉,一路引吭高歌:花錢、花錢、花錢。在孟買和德里的豪華購物中心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貪婪地搶購物品,從手機到家庭影院、從法國香水到珠寶。

他們的消費觀念的改變為例,印度中產階級中的許多人改變了以往的習慣,從“儲蓄購物”變為“先借後還”。因此,印度的消費借貸總額在過去3年裡翻了一番。個人租借、家庭貸款、信用卡等是金融服務領域裡增長最快的領域。印印度的信用卡使用者竟高達4000萬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