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部分,龍的力量-南海揚帆,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能都早已在模擬飛行中被一再重複。
中國自行研製的殲…10型戰鬥機無疑是一個可怕的對手,在高效能預警機的支援下中國空軍的殲…10型戰鬥機完全具備與蘇…35型戰鬥機正面對抗的能力,但是在迎頭攻擊之中,“方塊…A”中隊所裝備的蘇…35型戰鬥機無所畏懼。當雙方在相距100公里處開始衝刺由前半球發動攻擊,在短暫的150秒之內雙方的戰機便將交錯而過。
憑藉著機載雷達的優勢蘇…35型戰鬥機可以先於殲…10型戰鬥機開火,雖然殲10型戰鬥機此後同樣發射中距離對空導彈,但是為躲避蘇…35型戰鬥機先射先至的俄製R…77型中距對空導彈,殲…10型戰鬥機的飛行員不得不進行規避導彈的大範圍機動,使得自身發射的中距空空彈在初段和中段可能失去火控雷達系統的導引,造成脫靶,盡失先機。
而當雙方的戰機在擺脫了彼此的中距離對空導彈的攻擊之後,快速縮短的距離將令空戰進入近距格鬥階段,由於做規避導彈機動勢必會損失速度或高度,發動機上的差距將令中國空軍的殲…10型戰鬥機處於不利地位。
無論是頭盔瞄準具還是效能一流的近距離格鬥對空導彈,隨控佈局和向量發動機中國空軍的殲…10型戰鬥機與蘇…35型戰鬥機之間巨大的代差。在一連串的纏鬥之中,殲…10型戰鬥機將無可避免的被蘇…35型戰鬥機擊落在戰區的天空。
在幾次小規模的對抗之中,“方塊…A”中隊多次在近距離格鬥之中輕鬆取勝,俄羅斯飛行員甚至在私底下評論說:1架蘇…35型戰鬥機可以輕鬆壓倒2架殲…10型戰鬥機,2架蘇…35型戰鬥機可以對抗1箇中國空軍的殲…10型戰鬥機8機編隊。
但是如同世界空軍戰史上的所有對抗一樣,正確的戰術往往可以彌補戰機效能上的差距。在一次突擊中國軍隊部署在緬甸沿海島群電子偵察基地的行動中,“方塊…A”中隊便遭遇了開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對於印度而言中國軍事在緬甸地區的軍事存在對戰爭程序的影響最大的並單單是位於緬甸南部丹老群島的大型軍事基地,中國海軍建立在孟加拉灣大可可島上和安達曼海亞歷山大海峽的海軍偵聽站,以及緬甸北部曼昂島上的被動雷達陣地同樣令印度遠東戰區感覺如鯁在喉。
這些中國偵聽站所扼住的重要地緣戰略位置,使得印度在安達曼海和尼科巴群島的任何軍事行動,堅德布林海上導彈試驗場以及印度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任何活動都盡在中國掌握之中。
更可怕的是,位於緬甸北部的這些電子偵察陣地僅僅是中國在東南亞巨大情報網路的一個觸角而已。位於緬甸南部特拉塞利姆沿海阿恰布和勃生港的偵聽網裝置先進更為先進,使中國的電子偵察可以涵蓋整個印度洋東部。印度遠東戰區的舉手投足幾乎都在中國人的眼皮子底下。
中印正式交鋒之後,印度遠東戰區並非沒有想過組織一支強大的海上突擊力量一舉蕩平中國人在緬甸沿海這些耳目。但是面對由中國製導彈艇編隊和數量不明的岸艦導彈組成的緬甸近海防禦力量。除非印度海軍願意從吃緊的一線戰場抽調出1個航母戰鬥群,否則由老舊的水面艦艇發起的進攻將是會是一場災難。
而在“方塊…A”中隊投入戰鬥之後,為了保證這些精銳戰機出擊時的隱秘性和安全,摧毀中國在緬甸沿海的電子偵察基地顯得更為迫切。在中印兩國海空軍在馬六甲激戰的同時,在緬甸沿海小規模的衝突和摩擦也逾演逾烈。
終於在2008年1月7日,印度海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要塞守備艦隊出動1艘17型“尼爾吉里”級護衛艦和2艘“蘇坎亞”級巡邏護衛艦以“誤入”的名義深入緬甸北部的孟加拉灣領海數十海里,這無疑是一次戰略的試探。
特別是2艘“蘇坎亞”級護衛艦的出動更引起了中緬兩國的警覺,印度海軍“蘇坎亞”級護衛艦不過是韓國“蔚山”級護衛艦的印度版,戰鬥力不強大。印度海軍一度將其用於沿海巡邏緝私。但是作為近年來印度海軍發展海基核力量計劃的一部分,“蘇坎亞”級護衛艦被率先改成了印度海軍SS350海軍改進型“長弓”海基彈道導彈的發身平臺。
在每艘“蘇坎亞”級護衛艦艦艉的直升機甲板上都加裝有采用液壓穩定的軌道固定平臺,使得直升機甲板變成了“長弓”海基彈道導彈的發射臺。艦上直升機庫則被改進為兩枚備有導彈的彈藥庫。戰前印度海軍將6艘“蘇坎亞”級護衛艦中的5艘配屬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要塞守備艦隊其寓意不言自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