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為了盛世
月沉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為了盛世,重生後成了九皇叔的掌中寶,月沉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鳳清歌自和方永安等人達成協議,還未問過他們關於父親鳳鉉的事,今日聽他提及趙鐵軍一事,方生起了詢問之意。
她小心翼翼地將借來的書籍放下,開口道:“當年東境之事,究竟是什麼情況?”
方永安坐在外面,臉色微微一變,眼裡盡是悲痛和唏噓:“當年,大人初進朝堂之時,正是東境混亂之際。”
大夏東境,是梁國。
梁國素來好戰,窮兵黔武,即便是跟大夏數次和談簽訂了休戰協議,也不時地出兵騷擾。因此,大夏立國兩百多年來,與大梁是時常有戰爭發生的。
而鳳鉉進入朝堂之時,左相謝導剛主張收縮東境的軍費。
先崇志皇帝自以為之前的幾次敗仗已經打垮了大梁,便同意了謝導的上書。
鳳鉉知道大梁是不會消退戰火,所以在勸不了有些剛愎自用的崇志皇帝后,便找上了趙鐵軍的後人,借來了丹雲衛,在東境佈防。
果不其然,那年秋天,大梁誤以為大夏因為軍費減少而裁剪邊境將士的情況下,大肆進犯。反而中了以柳將軍和方將軍為統領的東境守將的埋伏,一時間死傷三萬。
那年,大夏打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勝仗。
而方將軍和柳將軍在接受朝堂嘉獎之時,將功勞全部歸於鳳欽。
於是乎,鳳欽的聲名更加顯赫,連大梁人都極為忌憚。
畢竟,自古文臣不知戰,似鳳鉉這樣能遠在京師佈下計謀,決勝千里之外的人,對於大梁人來說,可謂是如鯁在喉不得不除。
“才過兩年,大梁恢復了元氣,再度大肆進犯。雄關一戰,朝廷增兵,卻不知為何,那隻增兵竟然是大梁的軍隊,於雄關包圍了我方、柳兩家,新換的甲冑質量極差,糧草遲遲不來,我父親他們死守五天,終於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方永安的語氣悲憤而痛苦,低聲咬牙道:“朝廷下了罪書,說我父親好大喜功,才中了大梁的埋伏!”
這一戰,大夏損失慘重。
五萬將士,幾乎全部身亡。自雄關一戰後,大夏東境對上大梁,就再也不復舊日的硬氣。
鳳清歌心頭百轉千回,無數猜測湧上心頭。
“之後,大梁派來使臣議和,要我大夏供歲幣和糧食、錦緞布匹還有美人。若不是當時還是皇子的今上贏了關鍵的一局,恐怕,我大夏再無脊樑可言。”
“鳳鉉大人為了方家軍和柳家軍奔走一年,終於找到謝導勾結東夷,叛國的證據,卻不知為何,反被謝導咬了一口,汙衊當年東境的勝仗是鳳鉉大人與大梁的合謀,為的就是兩年後將我大夏的檀州、薊州二州拱手送予敵人。”
“先皇信了?”
“是!”方永安緊緊咬著牙,眼睛已然通紅,“先皇下令,處死了大人,老丞相受不住這個屈辱,也氣盡身亡。”
鳳清歌心裡泛上密密麻麻的痛意和恨意。
這是一個精心謀害的局。
針對父親,也針對今上。
“之後東境的守將是誰,如今的東境守將又是誰?”她奮力壓制著恨意,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考破局的關鍵。
“是湯守仁,我方家和柳家敗亡後,是湯守仁接手東境邊防,退守澧州。這些年來,他的湯家軍,已經足足有七萬之眾!再加上其他守軍,東境共有十三萬人,可惜,一對上大梁,便只有捱打的份。”
方永安扯了扯唇,嘴角露出譏諷之色。
“七萬?”鳳清歌知道湯守仁的,不過不是因為他守在東境,而是因為清王造反……前世她被殺前,正值雲州旱災,清王舉兵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造反,振旗呼應的,就是湯守仁。
但他沒有七萬軍隊,只有一支八千人的軍隊。
東境在成徳皇上在位期間,直至宇文埸登基也沒發生過大戰,湯守仁手裡的七萬湯家軍,為何只剩下八千?難道,八千的訊息是假,湯守仁和清王另有詭計?
謝導……清王……湯守仁……
父親……今上……方家軍、柳家軍……
鳳清歌眼中精芒一閃,無數的猜測閃過,最終化作最不可能的一個——謝導,支援的不是宇文埸,而是清王!從一開始,對付父親和皇上師父,到蠱惑五皇子病變,扶持宇文埸上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清王鋪路。
只有這樣,這所有混亂的爭鬥才能解釋得通。
她想起前世謝婉柔謀害宮妃,而被宇文埸賜死。之後,謝導暴斃,謝家沒落,直覺告訴她,這所有的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