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草根皇帝:布衣劉邦,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向,與楚軍展開了長達數年的爭奪戰。劉邦能戰勝英勇蓋世又殘暴無比的項羽,這是正義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也是集體智慧的勝利。太史公稱其“寬厚仁慈、豁達大度,能謀善聽”,這是劉邦的過人之處。是豐沛這片熱土培育了劉邦的偉大胸襟。
現在有些人信口開河,把劉邦說得不成樣子,什麼無賴、流氓等等,幾乎把所有的壞事都推到他的頭上。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劉邦這麼壞,他又哪來的凝聚力?人們怎麼會跟他跑?他又如何能取得勝利?這無論如何是講不通的。還有人將貶低劉邦的責任推在偉大的史家司馬遷身上,這更是站不住腳的。以本書所舉“無賴”說為例,據《高祖本紀》載:“……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很清楚,說劉邦“無賴”者,是其父親,而且這話還是劉邦自己轉述的。追述這話的劉邦,表現得何等坦蕩!此話絲毫也未使劉邦的形象受損,也未影響其父子間的感情。在劉邦做了皇帝以後,為了使太公留在京城不再感到恓愴不樂,還特地在長安東今臨潼縣東北建了一座“新豐城”,一切如高祖故里“豐”之舊時的景象,這更表現出他們的父子情深。在這裡,我們不妨拿陳涉作個對比。《史記·陳涉世家》載:“陳涉少時,嘗於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後陳涉率領農民起義,自立為王,國號張楚,在陳地住進豪華的宮殿。其故人聽說後,都來陳地看望陳涉。客人常常“言陳王舊情”。陳涉手下的人就對陳王說:“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陳王聽信了這些話,怕丟臉面,就把客人斬首。從此陳王的故人紛紛逃走,再沒人敢親近他。《史記索隱》還引《孔叢子》說:陳勝為王,他妻子的父兄來看他,他也很傲慢沒有禮貌,妻父大怒而去。將這些與劉邦對照來看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其他如所謂劉邦“貪財好色”、“從不讀書” 等說,本書作者亦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求證,細閱是書,應有收穫,茲不贅述。
古今史家對劉邦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號為沛公至稱帝這段不過十多年的時間裡。至於沛公以往四十餘年的平民歷程則所知甚少,而且多被扭曲。《布衣劉邦》一書明確論述了“應當公正評價平民劉邦”的觀點,從正面向世人展示了一位胸懷大志、足智多謀而又仁義豁達、具有強烈抗秦思想的反秦志士的形象。對該書的主要作者王堯先生我從未謀面,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曾看到過他發表在某社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關於劉邦考證的論文(見本書附錄篇),覺得頗有分量。又聽說他是一位中醫大夫,研究歷史純粹是他的業餘愛好,更為讚賞,便將他的文章介紹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在《秦漢史專輯》上發表出來,以廣流傳。此次王堯先生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劉文忠教授轉來《布衣劉邦》書稿,極為謙恭誠懇,並來電雲:“願求一言,以託不朽。”
我對秦漢史及劉邦缺乏研究,實實在在是沒有發言權,但看到王堯先生獨闢蹊徑的論述,尤其是對歷史上著名的帝王之鄉——“豐沛”的傾情謳歌,頌揚我中華傳統文化的鄉梓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便寫了如上的話。是耶非耶,正好就正於方家。讀者同道能憫恤作者之勤而賜其斧正,誠吾所望矣。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史為樂
2008年6月19日
序二
大漢王朝開國皇帝高祖劉邦為中華民族社會發展立下的千秋功業 ,古今賢達之論述已很詳盡了,然而卻集中在號為沛公至稱帝興漢這段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裡,對於沛公以往之四十餘年的平民歷程和人品,至今人們對其評價並不高。在一些評說和劇本中,布衣劉邦還被描畫成惹人發笑的“流氓”模樣。甚至涉及劉邦的很多歷史事件也被誤解。這確實是非常不公正的歷史錯覺。其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值得欣慰的是,王堯先生在對《史記》、《漢書》進行認真研學的基礎上,客觀地對其中記有所謂劉邦“貪財好色”、“無賴”等詞的篇章綜合分析,並比對歷代學者《注》說,進而深入探求司馬遷記述布衣劉邦的良苦用心。令人信服地指出,劉邦是一位少懷大志、艱苦遊學、仁義豁達、求賢若渴、能謀善聽、為人敬畏的反秦志士和平民領袖。
記得當初擔任《劉邦研究》主編、顧問時,我曾多次向王堯同志約稿,陸續地登載過他的幾篇文章,頗受讀者歡迎。對於王先生關於平民劉邦的探索和論述,我一直也十分關注。的確,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