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短命:誰謀殺了一個公司,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猴子後來回憶這件事時想,驢對別人資訊的讀解一直存在問題,這是她後來人際關係障礙的重要原因。
討論:新員工要懂得蘑菇定律(1)
心理學專業 高曉茹
“驢子”是個蠻有意思的人物。由於她剛進入這個雜誌社,所以就幹一些打雜工作,但是她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這樣是對自己的大材小用。管理學中有一個“蘑菇定律”,指非常適用於組織對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分配到不受重視的部門,或被安排做打雜跑腿的工作。雖然這看來對新人不利,但是卻是新人的必經階段。驢子沒有認清這一點,自認為自己有才,實際上反而譁眾取寵。最後離開了這個地方。
9日面試後,猩猩讓猴子寫一個刊物設想和欄目設計給他,猴子當天晚上回到家就寫好了,次日用速遞公司遞去。11日又遵猩猩命去了公司,進一步討論了刊物的定位與欄目設計。一年後的這天,美國受到了襲擊。
11日那天,猴子還見到了《A》的社長狐狸。兩人當時只是客氣地握了握手,並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就是在握手的那一瞬間,猴子從驢看他的眼神中,敏感地意識到,驢並不欣賞他。何以第一次見面就有不喜歡的心理呢?是驢善於透過第一印大象做出判斷,還是猴子的錄用完全由猩猩一人做主,這讓驢感到不快?
驢分工主管發行和廣告,猩猩管編輯,當時各守其責,還沒有發生衝突。驢與猩猩後來衝突很多,特別是在猩猩與公司總經理熊不斷髮生衝突後,驢站在熊的一面,使衝突更加複雜。公司裡逐漸形成一種很不好的人際關係,直接影響到了員工計程車氣與合作。
猩猩通知猴子,14日錄用人員全體到位,正式上班。
員工第一天報道那天,猴子見到了自己的“下屬”:驢(通知她走,沒有走,也只能留下來了)、馬(醫學碩士在讀)、鹿(醫學碩士)、長頸鹿(文學碩士在讀),以上均為女性。還有一位人大的新聞學碩士在讀,男性,名叫刺蝟。
猩猩當時找來的美編,一男一女,兩個美術學院的在校本科生。到崗後,因為試設計的封面和內頁都一再被猩猩否決,自己也感到能力無法勝任,兩星期後便自動離職了。我們的故事中便沒有留下他們二人的痕跡。
至此,事件中大多數當事人均已到齊,我們可以構築這個大個案的人際關係圖了。
上面圖中,還沒有提到提大象,他是這家報業公司的投資公司――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需要說明的是,這家上市公司屬於國有,大象也只是一個經理人。大象的上面,我們實在想不出一個更好的動物名稱來指稱他的上司,政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了,所以,我們只能叫他“獅子”。獅子在整個故事中從未出場,甚至於作為猴子這個級別的管理者,都很少有機會聽到人們提及獅子,更不用說見過他了。而猴子的部署,甚至可能連獅子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獅子確實存在著,他確實對這個公司和公司裡的每個人發生著影響。多年之後,當猴子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個案的時候,當猩猩被請到課堂上就這個個案回答學生們的提問的時候,猴子才恍然意識到,原來,他職場上的這次失敗,與獅子有著必然的聯絡。
狗是這家報業公司的發行部經理,據傳聞,他是熊的表弟。
此個案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斑馬,晚些時候才能出場。圖中的貓,晚些時候也會提到。而圖中的獵狗,則是這家刊物解體前最後的美編,要到四個月後才出場呢。
我們現在需要抽出些時間,認識一下大象,還有熊。
猴子第一次見猩猩的時候,便聽猩猩以崇敬的口吻說“大象總如何如何”。那之後,猴子經常能夠在公司裡聽到上層主管以同樣崇敬的口吻提到大象總。
這個公司的上層主管,均是從總公司過來的。而總公司,位於外省。從外省總公司到北京辦這家報業集團公司的人,才見過大象,認識大象,口口傳頌著大象的不凡。每凡提到大象,所有人的聲調都弱了,表情都變得虔誠起來,讓猴子感覺,彷彿在談論耶穌。
據說,大象是這家上市總公司的創辦人,現在集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於一身,在全國各地擁有包括北京這家報業集團公司在內的十多家公司。
在猴子的想大象中,大象是一位城府頗深的長者。
猴子到公司上班不久,一天,便聽說大象總從總公司來了。猩猩說,大象總一會兒要到編輯部視察,大家整理一下,搞搞衛生。
猴子正帶領編輯們幹著呢,一個小個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