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笑伊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三章 不一樣的王莽,變身女學霸,醉臥笑伊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華夏本位面的王莽,在篡位之後,卻籠絡那些大地主豪強,並以此為自己的基本盤,將新朝穩定了下來,最終成為了又一個強盛的大一統王朝。當然,這個新朝與之前的魏朝,除了皇帝換了以外,其他的幾乎換湯不換藥。
這兩個王莽的對比,讓花泉鏡覺得非常有趣,尤其是那位《漢朝正史》上的王莽,要說他的改革,從現代來看,還是很先進的,可他卻沒有弄清楚自己的基本盤,導致國家在激進的改革中毀於一旦。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當花泉鏡看到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那奇蹟般的發家史中,有這麼一段話時,差點驚得把書扔掉!
這、這算什麼?大隕石術麼?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便是:夜裡有流星落到了營中。在白天有像崩塌的山一樣的雲,朝著營地落下,離地面不到一尺的地方卻散了,官員和士兵都嚇得趴伏到了地上。
緊接著,花泉鏡又看到了昆陽之戰那難以置信的以少勝多的比例——1:40!
劉秀與王莽軍隊的比例竟然是1:40!結果他還打贏了這一仗!
而在這昆陽之戰的過程中,則又發生了有利於劉秀一方的情況,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這又是“大隕石術”又是“召喚水元素”的,也難怪吳笛那個世界有人戲稱劉秀是傳說中的“大魔導師”了。
花泉鏡在為這裡的合理性糾結了好一會兒,他覺得這個劉秀簡直是吳笛的親兒子,不僅僅以極短的時間內統一了中國。還擁有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妻子——陰麗華,所謂“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在古代能有劉秀這樣的人生,那也沒有任何遺憾了。”花泉鏡感嘆了一句,雖然覺得什麼“大隕石術”扯淡了一點。但是以少勝多還是比較有可能的,畢竟一方面劉秀軍隊士氣極高,而王莽則已經完全失去了人心,只能說,連老天都在幫著劉秀。
花泉鏡一連好幾天都在研讀這一部《漢朝正史》,他認為吳笛能夠寫出這部作品,足見她對大一統王朝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了。如果說三國這段歷史是吳笛完全架空出來的話,那在這漢朝上,卻很有許多華夏本位面歷史的影子。
而在這《漢朝正史》中,已經提到了,在漢朝之前,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與本位面的魏朝不同,這又勾起了花泉鏡的興趣,他就是想看看,到底秦朝是如何統一的。
花泉鏡覺得。吳笛的這部鉅著《文明》,好就好在她對歷史的推演,顯得非常具有合理性,一步一步的發展,似乎都有它本身的規律。
而吳笛《文明》中的歷史,對於底層人民來說,顯得極為殘酷,因為那些上層權貴,總是竭澤而漁,將底層人民逼得實在沒有活路,然後只能造反……
但是本世界位面的華夏,上層權貴卻總能夠在關鍵時候懸崖勒馬,使得底層人民總有一口飯吃。
就拿新建立的這個華夏來說吧,其實花泉鏡已經感覺到社會矛盾尖銳到了一個層次,而這個時候政閥世家們就開始用“民主”來忽悠老百姓,這民主還沒過多久,大批次的智慧機器人竟然製造了出來,將底層百姓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國家則開始保障百姓們的生存權……
一時之間,社會矛盾似乎完全瓦解,百姓們則愈發擁護這個“民主自由”的新華夏了。
花泉鏡一直覺得政閥世家們很愚蠢,現在卻不得不承認,這群傢伙竟然每每都能在關鍵時候剎車,真是讓人覺得詭異,他自然不知道,現在真正掌握著華夏的,便是寫了這部《漢朝正史》的作者。
花泉鏡將自己讀《漢朝正史》的心得體會發在了自己的部落格上,倒是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同樣精讀《漢朝正史》的讀者們,眾人的槽點,幾乎都在“劉秀”與“王莽”這兩個人身上。
在花泉鏡的博文下方,有這樣的評論:
“讀了花泉鏡老師的心得,感覺很有共鳴。不過,我覺得吳笛將我們歷史上那位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