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過河拆橋,貴女謀,茈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替蘇宜晴張羅婚嫁了,直接送到庵裡靜修幾年,給外界一個交代等風頭過了再說。
太夫人想想也沒有別的辦法,好在蘇宜晴年紀還小,避過這場風波,兩三年之後再回來也沒有什麼,便當即拍板。
許氏卻不幹,說蘇宜晴是被陷害的,她不能看著女兒受苦,要把蘇宜晴送走,她也走,女兒受了那麼大委屈,她這個做母親的不能替女兒做主,還要踩她一腳,算什麼母親?若是如此,乾脆她和蘇三老爺和離。帶著女兒回孃家,別人不清楚,太夫人卻清楚地,不替孫女洗刷冤情就算了,還要落井下石。這日子沒法過了。
太夫人一陣頭疼。多少年了,一有矛盾許氏就用這一招,而且這次許氏嚷嚷的話裡也有些道理。別人不清楚,她們是清楚的,不管蘇宜晴是有意無意,這岑家通房挺著大肚子,一個人竄到蘇宜晴面前,怎麼說都是岑家的錯。
這門親事又是她繞過許氏訂下的,要是許氏到處嚷嚷,把當年訂親的內幕說出來,丟臉的還是遠平伯府。
許氏怕什麼。孃家兄長是過繼的,孃家名聲跟她關係不大,兒子已經娶親,女兒沒有什麼名聲好丟了,她要豁出臉面,把伯府一些事情到處嚷嚷。全家要跟她一起丟人的。
康郡王府就是這樣,據說康郡王許多貪墨的證據都是康郡王妃交出去的,康郡王寵妾滅妻,把郡王妃逼得沒有活路,就來個魚死網破。要不然康郡王妃為什麼能再一出事之後就能果斷帶著嫁妝和離?因為涉及皇家別人不敢議論太多,但有眼睛的都能明白幾分。
太夫人煩惱不已的時候,她一向看不上的蘇宜晴終於做了一件讓她滿意的事。
蘇宜晴勸住了許氏,說是自願到庵堂為全家祈福。
許氏開始不肯,最後還是被說服了,想想也沒有別的辦法,一時也找不到成親物件,與其呆在這混亂的伯府聽別人的閒言碎語,還真不如就到庵堂住段時間,靜靜心。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就蘇宜晴身邊的人全都哭喪著臉。小姐要住到庵堂去,她們這些下人自然也要跟著去,庵堂生活清苦人人可以想象,別的不說,光是常年吃齋就讓很多人受不了,小姐能回來還好,萬一……她們可怎麼辦?
這個時候蘇宜晴又說了,她去庵堂是潛心靜修,不是去享福,不需要太多人伺候,免得打攪其他師傅的清修,因此只帶芯兒一個人就夠了。
婆子媳婦還好,那些丫鬟如雪柳,暗香之類不由得患得患失起來,現在不跟去,日後小姐回來還能要她們麼?若是跟去了,誰能保證小姐還能出來,萬一太夫人就這樣要小姐在庵堂呆一輩子,她們豈不是也要跟著落髮為尼?
躊躇中,岑太夫人怕夜長夢多,吩咐周嬤嬤快速給蘇宜晴收拾好東西,套上馬車,將蘇宜晴送到了白雲庵,如蘇宜晴說的,只讓她帶一個丫鬟。
之前許氏是想要蘇宜晴住在周太夫人經常住的清心庵的,那裡環境好,探視方便,太夫人又說,清心庵來往的香客多,怕蘇宜晴不能安心禮佛,就定在了白雲庵。
這白雲庵如其名一樣,建在半山上,周圍白雲繚繞,據說庵堂及靈驗,只不過道路難行,故而若非十分虔誠之人不會去,尤其貴族女眷,又不好坐轎子上去,靠一雙腳走那陡峭臺階夠嗆的,這根本是想把蘇宜晴給關起來。
然而蘇宜晴還是同意,許氏也不好再鬧,只得哭喪著臉送女兒出門。
庵堂生活清苦,沒什麼好收拾的,庵主撥給蘇宜晴主僕一個小院落,讓她們自己收拾,然後就不管了,每日飯食可以跟著大夥一起吃,也可以單獨開小灶,可單獨開小灶就表示生火做飯全部都是她們主僕自己做。
蘇宜晴倒覺得這樣的生活是她所求的,在朱門酒肉臭的遠平伯府生活了那麼多年,見多了府中的齷齪,能清清靜靜過日子,對她來說是十分難得的。
就是腸胃有些受苦,吃得清淡了些。
蘇宜晴打算過幾日找個機會偷溜下山打打牙祭,她那枚戒指這回可派上用場了。
芯兒看著自家小姐嘴角含著的笑意,不由得納悶,憋了幾日,才在晚上,主僕兩靠在床上說話的時候,小心翼翼問道:“小姐,您……好像很高興。”
蘇宜晴這幾日也在想,也許該跟這丫頭說實話了,正好芯兒主動問,她乾脆直說道:“是的,我從來就不想要嫁給岑恆遠,更不想要過如平遠伯府一樣爭鬥的生活……那樣的生活實在太可怕,很多人都不是壞人,只不過處在她們的位置上卻只能有一個選擇。”
芯兒默然,想起之前小姐說的關於四夫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