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代價,中世紀千年史話,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跡後自然沒忘記家鄉,因此莫斯科從政治聯姻中得到巨大實惠。
尤里的繼承者伊凡一世(Ivan I)繼續採取親近金帳汗國的政策,利用與上級領導親密無間的關係向其他羅斯國家收取貢品和賦稅,還真有點狐假虎威的味道。
經過資本積累,伊凡一世成為羅斯最富有的人,人送綽號“錢袋”(moneybag)。
伊凡一世不是那種“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他沒拿錢任意揮霍,而是向其他羅斯國家購買土地。
在中世紀,一個城市繁榮的標誌不僅表現在城堡規模、人口數量,還表現在它是否是一個宗教中心。
在伊凡一世努力下,高大輝煌的東正教堂屹立在莫斯科城內。就連東正教的著名“高僧”彼得(Metropolitan Peter)也深受感染,把辦公室從基輔搬到弗拉基米爾,後遷到莫斯科,這進一步提高了莫斯科大公國的威信。
此後,伊凡一世的繼任者們繼續聚斂羅斯土地、增加人口和財富。
在這個過程中,橫空殺出個立陶宛大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12/13世紀—1795年),莫斯科大公國的發展受到嚴重阻撓。
立陶宛大公國不斷向羅斯擴充套件地盤,它的胃口很大,把統治東斯拉夫和東正教作為最高綱領。
立陶宛大公國曾在14世紀中晚期發動過三次遠征,與莫斯科大公國爭奪第聶伯河上游的斯摩稜斯克(Smolensk),值得慶幸的是,它都沒有成功。
【伊凡諾維奇的反抗】
就在黑死病肆虐歐亞的時候,九歲的季米特里&;#8226;伊凡諾維奇(Dmitry Ivanovich)出任大公。
伊凡諾維奇受到良好教育,他一改歷代先祖親近上級領導的策略,反而立志聯合羅斯諸國,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
當時的金帳汗國掌握在攝政馬麥(Mamai)手中,他架空年幼的可汗,成為金帳汗國的實際領導。
馬麥並非成吉思汗的後代,所以他掌管金帳汗國的合法性遭到諸多勢力的質疑,即使作為藩屬的羅斯諸國也搖擺不定,故而鞏固自己在藩屬中的地位是馬麥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有羅斯國家裡,最不服馬麥的就是莫斯科大公國。
1378年8月11日,馬麥派兵威脅莫斯科大公國屈服於他的淫威。伊凡諾維奇挺兵在奧卡河支流(河名為Vozha)迎戰金帳汗國軍。
經過偵查,莫斯科軍成功攔截金帳汗國軍意圖渡河的淺灘。伊凡諾維奇把軍隊佈置在山上,莫斯科軍布成彎月型,伊凡諾維奇親自統領中央。
兩軍對峙很長時間,猶豫不決的金帳汗國指揮官終於下達進攻的命令。金帳汗國軍兵分兩路,開始渡河,意圖從兩翼包抄莫斯科軍。
然而,蒙古騎兵的攻擊對佔據有利地形的莫斯科軍毫無作用。伊凡諾維奇一揮寶劍,莫斯科軍展開反擊。
金帳汗國軍頓時亂作一團,人喊馬嘶地往後便逃。莫斯科軍於後掩殺,蒙古騎兵滾鞍掉進河裡溺斃者無數,就連指揮官本人也命喪當場。
此戰是羅斯人第一次重創金帳汗國,它在精神上極大激勵了羅斯人的反抗意識。
【庫利科夫會戰】
此戰失敗著實在馬麥的老臉上扇了一耳光。他死命摳了摳耳朵眼,甩掉厚厚的耳屎後,又聽了一遍報告,可聽到的還是慘敗的訊息,這簡直令他難以相信。
伊凡諾維奇公然挑戰自己的權威,如不重重懲罰,自己的地位難保,想到這些,惱羞成怒的馬麥決定親自掛帥,*莫斯科大公國,誓將伊凡諾維奇碎屍萬段。
動粗之前,馬麥與立陶宛大公國和梁贊(莫斯科大公國的敵對勢力)聯絡,兩國都爽快答應馬麥,同意派兵加盟金帳汗國。
信心百倍的馬麥屯兵頓河沿岸,等待盟友軍隊的到來。
伊凡諾維奇也沒閒著,同樣在四處聯絡盟友,積極調動軍隊。立陶宛大公國和梁贊的援軍正在趕往頓河的訊息很快傳到伊凡諾維奇耳朵裡,時間不等人,他決定立刻攻擊馬麥,在敵人會師之前分而治之。
1380年9月8日,以莫斯科大公國為首的羅斯聯軍殺至頓河附近的庫利科夫(Kulikovo),打響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庫利科夫會戰”(Battle of Kulikovo)。
清晨的庫利科夫覆蓋著一層濃霧,伊凡諾維奇舉目觀瞧,啥也瞧不見,同樣瞪倆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