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部分,中世紀千年史話,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寰的*和摧殘,還怎麼讓東正教會回到基督教的懷抱?(在羅馬教會眼裡,東西教會大分裂是東正教會脫離基督教引起的)

那些名義上對抗異教徒的人(指十字軍),他們的寶劍上卻滴著基督徒的血,他們不吝惜宗教,甚至不分年齡和性別。

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犯了姦淫之罪,強暴的物件不分老幼,即使獻身上帝和骯髒*的女人(分別指修女和*)也不放過。

他們竟然還把魔掌伸向教堂,從神壇上搶走銀盤,將之打得粉碎,他們褻瀆了神聖的宮殿、十字架和聖徒的遺骨……”

【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血洗君士坦丁堡導致東西方教會徹底決裂,到了2004年,牧首巴塞洛謬一世(Bartholomew I)訪問梵蒂岡,教皇保羅二世無比懺悔地向他道歉說:“八百年過去了,讓我們一起分擔痛苦和憎恨吧!”

同年4月,在君士坦丁堡屠城八百週年紀念活動上,巴塞洛謬一世正式接受道歉,他說:“和諧一致的精神遠比憎恨更強大!”

東西方教會冰釋前嫌、“一笑泯恩仇”,而那些在君士坦丁堡燒殺姦淫的怪獸已經和火燒圓明園的惡棍、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一起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

最後借用德國前總理的一句名人名言:“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64 限制王權!《大憲章》橫空出世

第四次東征以十字軍“大獲全勝”而告終,西歐的君主們各忙各的,沒閒工夫理會東方發生的是悲劇還是喜劇。

可是,淘金、上天堂、擺脫現實等等各種想法充斥著西歐老百姓的腦袋,只有東征才能一解他們的相思之苦。

於是,1212年,分別在德國和法國發生兩次民間組織十字軍的事情。

【兒童十字軍】

1212年初春,德國的一個羊倌尼古拉斯(Nicholas)領著七千德國人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他們根本沒有軍事常識,準備很不充分,用烏合之眾來形容都是抬舉他們。來到熱那亞的時候,飲用水喝完了,隊伍一鬨而散,一些人回了家,另一些去了羅馬城,還有一些在前往法國馬賽的途中被蛇頭拐賣。

同年6月,法國有個年僅十二歲的小朋友,按年齡他也就剛上初一,職業和尼古拉斯一樣,也是個羊倌。他到處宣傳說自己收到耶穌寄給他的信,把當時的情形描述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癲狂的年代,放羊的還挺有號召力,在小朋友忽悠下,一支三萬人的隊伍出發東進。國王腓力二世慌了,這麼多人橫穿法國,萬一造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在腓力二世勒令下,隊伍解散,三萬人各自回家。

這兩件事在歷史上實在是微不足道,簡直就是鬧劇,但是古代的編年史作家們很有創意,應該說太有才了,他們妙筆生花,把這兩件事糅合到一起,嫁接出一件歷史上的著名事件——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Children's Crusade;1212年)。

編年史作家們的傑作是這樣滴:

在法國或者德國,有個小朋友到處對其他小朋友說:“各位同學,我是誰不重要,從哪裡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遇到了誰,要到哪裡去。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遇到耶穌,他老人家讓我組織十字軍到聖地耶路撒冷。

同學們,加入進來吧,一起到聖地,這是主的旨意。當然,大家不用害怕,咱們不是去PK,不必擔心會被KO。耶穌說了,這次去的目的是和平解決耶路撒冷問題,去搞和平演變……”

這個小朋友說自己接受耶穌的旨意,要用和平方式把穆斯林轉變為基督徒,投靠到這個發神經小朋友麾下的竟然有三萬之多。

在孩子王帶領下,兒童十字軍一路向地中海出發,他們想坐船到聖地,和異教徒切磋切磋。東去的道路兇險無比,最可怕的就是飢餓和乾渴,很多小朋友被這兩樣奪取生命,成了禿鷲的大餐。

僥倖活下來的終於抵達地中海,兩名商人看到來了這麼多“雄心壯志”的孩子,慷慨地讓兒童十字軍免費搭他們的船。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倆商人哪是什麼慷慨,他們的船沒去聖地,而是拐彎到北非的突尼西亞,船上的小朋友全被賣作奴隸。另有一些船在途中觸礁沉沒,船上小朋友無一生還。

想想那一張張可愛純真的笑臉,孩子們的遭遇總是讓人心生憐憫,這個故事被當作史實一直流傳下來。

可是它看上去總有那麼點兒演義的味道,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