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中世紀千年史話,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像當初攻佔聖地時那樣。在加爾雅略山(Mount Calvary),婦女們把孩子深深浸在冷水裡,然後剪短他們的頭髮,希望用這種傳統方式平息上帝的怒火,讓聖地逃脫一劫。
這些什麼用都沒有,耶路撒冷遲早會陷落。
【談判】
9月末,絕望的巴里安出城投降,希望老薩別因為自己背約而進城屠殺。
就在這時,阿尤布王朝的黃旗插上耶路撒冷的城頭。老薩欣喜若狂,心想你來得也太晚點兒了。
正在老薩得意的時候,黃旗飄飄蕩蕩落到城下,守軍將攻上城頭的敵人趕了下去。
老薩鬱悶地接受巴里安的投降,兩人約定和平移交聖地,老薩絕不像過去十字軍那樣搞大屠殺。
但是老薩提出條件:城裡百姓的命可以留下,不過要破點財,用錢贖命,交不起錢的,對不起,都去給老子當奴隸。
經過討價還價,老薩把價格一降再降,給巴里安打個八折,說你就一次給十萬金幣,全城人可以自由離開。
十萬?金庫里根本沒那麼多錢。金雀花亨利捐的款大部分都在哈丁戰役裡花在僱傭軍身上。巴里安又據理力爭,用僅剩的三萬金幣救了七千人。
【收復聖地】
10月2日,圍攻十三天後,老薩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
巴里安把大衛塔的鑰匙交給老薩,老薩的紳士風度始終不減,饒了一些交不起贖金的人,還允許主教希拉剋略轉移聖徒遺骨。
老薩進入耶路撒冷沒殺一人,沒燒一房,這與當初十字軍大開殺戒形成鮮明對比,也算是對十字軍的一種諷刺吧。
老薩的弟弟向哥哥要了一萬名奴隸,隨即把他們釋放。最後,老薩慷慨陳詞,宣佈釋放所有老百姓,沒要一分錢。
在巴里安、醫院騎士和聖殿騎士率領下,老百姓分成三路失魂落魄地走出聖地,離開家園。巴里安來到的黎波里,和妻兒團圓。
在東方,耶路撒冷王國手裡只剩下泰爾(Tyre)一個地方,其他的全被阿尤布王朝攻佔。
十字軍佔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成了聖殿騎士團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基督大教堂。
老薩拆除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有人建議拆毀聖墓大教堂,老薩沒同意,反而允許基督徒管理聖墓大教堂。
老薩宣佈大家都可以到聖地朝拜,耶路撒冷成了各派教徒的主題樂園。
可是,丟了聖地,基督徒們會善罷甘休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9 第三次東征!獅心王登場
老薩收復聖地,穆斯林欣喜若狂,西歐卻炸了營。
那時候沒電報,也沒電話,更沒有Internet,耶路撒冷陷落的時候,哈丁慘敗的訊息剛傳到羅馬城。
教皇烏爾班三世(Pope Urban III)一聽十字軍主力全軍覆沒,耶路撒冷國王竟然還當了俘虜,一口氣沒上來,嘎巴一下駕崩了。
這位老哥的心理素質顯然不如當年的烏爾班二世,名相如實不相如啊。
耶路撒冷陷落的訊息隨之而來,薩拉丁這個名字威震西歐。新教皇格里高利八世(Pope Gregory VIII)一上臺就大放厥辭,說聖地得而復失是上帝對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懲罰。
如何平息上帝的怒火呢?當然還是要組織十字軍把聖地奪回來嘍。東征的號召聲傳遍西歐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
【響應號召】
英格蘭國王金雀花亨利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1179—1223年在位,路易七世之子)正在吵架,還兵戎相見,爭執的原因當然還是那個老掉牙的問題:兼有法國貴族身份的金雀花亨利為什麼不聽法國國王的話。接到教皇號召,在宗教狂熱驅使下,二位仁兄立馬不打了,雙雙組織十字軍。
又要東征了,沒錢可不行。甭指望有錢有勢的貴族,二位仁兄不約而同地想到沒錢沒勢的農民伯伯——交稅吧你們。這個世界實在太瘋狂,有錢的不出錢,沒錢的卻被硬逼著交錢。為了“出師有名”,二位仁兄美其稅曰“薩拉丁捐”(Saladin tithe)。
同前兩次東征一樣,大忽悠是這出時代大戲裡的黃金配角,一個名叫鮑德溫(Baldwin of Exeter)的英格蘭主教跑到威爾士,忽悠三千人扛起十字架。
沒等金雀花亨利和腓力二世兩位做好準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