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煙毒的歷史,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為高。
在吉林輯要,也有忌菸歌流傳,歌中唱道:
大煙坑人又費錢,
犯癮實在難:
腰疼腿又酸,
打呵嚏、淚漣漣,
美味不香甜。
晴天還好過,
就怕陰雨天。
妻子良言勸,
他還不耐煩,
親友不靠前,
吸得缺吃又少穿……
在山東濟寧,有人模仿《試帖詩》的形式,描寫癮君子的生活,勸人戒菸:
英雄豪傑志,消磨盡在煙。
身依孤竹臥,人伴一燈眠。
毒氣青入臉,火光紅映顏。
纏綿氤氳地,陶醉朦朧天;
酣戰輒經夜,逍遙不計年。
一槍常在手,萬事且息肩。
妻子愁何顧,親朋歡更難。
飢寒交迫日,始覺墜深淵。
在江蘇南通,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吸大煙的人來了癮,時而熱,時而冷,鼻涕流,淚紛紛,渾身骨頭疼。父母恨,兄弟分,賣女兒;青年亡,腳頭妻子跟別人。
菸民心態與悲慘下場(3)
在福建漳州,對鴉片的危害,民間曾流傳以下絕句,予以揭示:“此(煙槍)與殺人兇器等,不名菸袋故名槍。”另有一副對聯,也以形象化的語言,揭露了鴉片煙毒的禍害:
竹槍一枝,打得妻離子散,未聞槍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在河南修武,有文人雅士將吸毒過程概括為五個字,即引、隱、癮、陰、尹。“引”,即開始有人引誘其吸食;“隱”,即初有癮時,隱蔽偷吸,怕人發現;“癮”,即久吸成癮,不能自禁,傾家蕩產也要吸;“陰”,即直至去陽入陰,被煙毒毒死;“尹”,即一根槓子將屍體抬出,萬事休矣。這五個字,的確簡潔、生動地揭示了吸菸毒的經過、可怕下場。
在解放前,宜賓有文人仿昆明大觀樓的長聯,作長聯一副,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鴉片之害以及吸食者的醜態、悲慘的下場。長聯是這樣的:
五百兩煙泥,購來手裡。價廉貨淨,喜洋洋,興趣無窮。看粵誇“黑土”,楚重“紅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請客閒評。趁火旺爐燃,煮就了魚泡蟹眼;正更長夜永,安排些香藕冰桃。莫辜負、四稜響鬥,萬字煙盤,九節老槍,三包玉嘴。
數千金家產,忘卻心頭。癮發神疲,嘆滾滾、錢財何用?想品類“芭菰”,膏珍“福壽”,種傳“罌粟”,名號“芙蓉”。橫枕開燈,足盡平生樂事。盡朝吹暮吸,那管它日烈風寒;縱妻怨兒啼,都裝做天聾地啞。只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
在貴州東南,大煙之害更是觸目驚心。三穗縣中河村有一地方吸食大煙十年,賣掉了八十畝地和住房,最後傾家蕩產,流落街頭。當時民間流傳幾首歌謠,專門形容大煙之害:
大煙是杆槍,不打自受傷。
幾多英雄漢,困死在煙床。
在陝西紫陽,有一首“三句半”形式的禁菸歌謠,廣泛傳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首歌謠詞句如下:
上了洋菸癮,
六親都冷淡;
啥子不想幹,
—— 胡整。
大癮把家敗,
小癮一身債;
房廊並屋宇,
—— 都賣。
人說煙不好,
我也知道了;
一心把癮戒,
—— 遲了。
孔氏門中人,
談了好聰明;
一日看皇榜,
—— 無名。
一根好煙槍,
英雄被它傷,
要得精神好,
—— 高樁。
已在門前站,
形容不好看;
腰駝背又弓,
—— 頭竄。
化解他不聽,
一心把煙燻;
死在葫蘆裡,
—— 甘心。
三伏天氣熱,
當風睡不得;
渾身都是汗,
—— 遭孽。
千思百條計,
每日打主意;
煙館不賒賬,
—— 慪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