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精神現象學,鼕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級的存在就降低而成為一種隱約不顯的環節;從前曾是事實自身的那種東西現在只還是一種遺蹟,它的形態已經被矇蔽起來成了一片簡單的陰影。每個個體,凡是在實質上成了比較高階的精神的,都是走過這樣一段歷史道路的,而他穿過這段過去,就象一個人要學習一種較高深的科學而回憶他早已學過了的那些準備知識的內容時那樣,他喚起對那些舊知識的回憶而並不引起他的興趣使他停留在舊知識裡。各個個體,如就內容而言,也都必須走過普遍精神所走過的那些發展階段,但這些階段是作為精神所已蛻掉的外殼,是作為一條已經開闢和鋪平了的道路上的段落而被個體走過的。這樣,在知識領域裡,我們就看見有許多在從前曾為精神成熟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知識現在已經降低為兒童的知識,兒童的練習,甚至成了兒童的遊戲;而且我們還將在教育的過程裡認識到世界文化史的粗略輪廓。這種過去的陳跡已經都成了普遍精神的一批獲得的財產,而普遍精神既構成著個體的實體,同時因為它顯現於個體之外又構成著個體的無機自然。——這種意義下的發展形成,如果就個人方面來看,那麼個體的形成就在於個體獲得這些現成的財產,消化他的無機自然而據為己有。但如果從普遍精神方面來看,既然普遍精神就是實體,那麼這個發展過程就不是別的,只是實體賦予自己以自我意識,實體使它自己發展並在自身中反映。
科學既要描述這種形成運動的發展經過及其必然性,又要描述那種已經沉澱而為精神的環節和財產的東西所呈現的形態。目標在於使精神洞悉知識究竟是什麼。沒有耐心就會盼望不可能的事,既盼望不以手段而達取目的。要有耐心,一方面,這是說,必須忍耐這條道路的遼遠,因為每個環節都是必要的;另方面,這是說,必須在每個環節那裡都作逗留,因為每個環節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形態,而且只當它的規定性被當作完整的或具體的東西來考察時,或者說,只有當全體是在這種規定性的獨特性下加以考察時,每個環節才算是得到了充分的或絕對的考察。——由於不僅個體的實體,甚至於世界精神,都具有耐心來經歷漫長的時間裡的這些形式,並有耐心來擔當形成世界歷史的艱鉅工作(在世界史的每個形式下世界精神都曾就該形式所能表現的範圍內將它整個的內容體現出來),又由於世界精神在達到它的自我意識時也沒能輕而易舉,所以按照事情的性質來說,個體要想把握它的實體是不可能有捷徑可走的;不過雖然如此,個體的任務的艱鉅性卻已經減小了,因為一切都是自在地已經完成了的'史實',內容已經不是現實性,而是被揚棄為可能性了的現實性,或被克服了的直接性;'舊的'形態已經變成了形態的縮影,變成了簡單的思想規定。內容既然已經是一種在思想中的東西,所以就是實體的財富;個體不再需要把具體存在轉化為自在存在的形式,而僅只需要把已經呈現於記憶中的自在存在——既不只是原始的,也不是沉沒於具體存在中的自在存在——轉化為自為存在的形式。這種行動的情況,應該加以詳細敘述。
從我們現在開始這個運動的這一觀點來看,我們整個地可以節省的一個過程,是對具體存在的揚棄過程。但不能節省的而必須加以比較高度改造的,則是我們關於各個形式的表象(Vorstel-lung)以及對這些形式的熟悉(Bekanntscha�et)。被收回到精神實體裡去的具體存在,透過上述的第一個否定,僅只是被直接地搬進自我的因素裡去;因此,自我所獲得的這份財富,還具有著與沒經理解的直接性、不動的無差別性等相同的性質,如同具體存在自身一樣;具體存在只是這樣地過渡到表象裡去而已。同時,由於進入了表象,具體存在就成了一種熟知的東西,對於這樣的一種東西,具體存在著的精神已經不再理會,因而對它也不復有什麼活動和興趣了。如果說,已經不再理會具體存在的那種活動,本身只是不對自己進行概念把握的特殊精神的運動,那麼正相反,'真正的'知識則是把矛頭指向這樣構成的表象、指向這種熟知的東西的!它是普遍自我的行動和思維的興趣。
一般說來,熟知的東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東西,正因為它是熟知的。有一種最習以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認識的時候先假定某種東西是已經熟知了的,因而就這樣地不去管它了。這樣的知識,既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因而無論怎樣說來說去,都不能離開原地而前進一步。主體與客體,上帝與自然,以及知性與感性等等都被不加考察地認為是熟悉的和有效率的東西,既構成固定的出發點又構成固定的歸宿點。這些據點停滯不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