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說春秋第四部(完),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撤軍。
欒黶氣得牙癢癢,要不是魏絳勸他,直接就去罵荀偃了。
齊宋兩國軍隊暗自高興,每天悠閒自在,權當西部自駕遊了。
一轉眼三天過去,大軍沒有動靜。可是,發生了一件事忄青讓聯合國軍不能不動了。
原來,秦國人在涇水上游放了毒藥,那時候的毒藥很厲害,沒有水貨,因此下游盟軍計程車兵喝了下了毒的水,個別體質略差的就被毒死了,還有一些上吐下瀉。
“進又不進,退又不退,難道在這裡等死嗎?與其在這裡等死,還不如去跟秦國人戰死。”子喬憤怒了,他也不打招呼,率領鄭軍前進了。
鄭國人,其實是很有血忄生很有擔當的人。
鄭軍前進,魯軍和衛軍也隨後跟上。這時候,荀偃也就不能繼續按兵不動了,於是,盟軍跟著鄭軍前進了。當天,盟軍順利拿下(木加或,音域)林(今陝西涇陽縣涇水西南)。
拿下(木加或,音域)林,又是按兵不動。
到這個時候,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了,荀偃根本就不想往前走了。不要說齊國和宋國軍隊了,就連魯國鄭國和衛國軍隊也都覺得很沒勁了。
敵軍主力還沒有見到,盟軍就已經士氣低落,人人思歸了。
盟軍統帥們又一次開會了,自從上次在河對面開會之後,就再也沒有開過會。
“各位,如今我們已經順利渡過了涇水,實現了戰略忄生的勝利,盟軍表現英勇,令人敬佩。那麼,我們下一步該怎樣行動,請大家發言。”荀偃又是這一套,等大家提出撤軍。
大家暗笑的暗笑,苦笑的苦笑,就是沒人發言。
最後,欒黶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他騰地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元帥,默默唧唧幹什麼?你是元帥,你說了算,你說吧,明天該怎麼辦?”
欒黶把球踢回給了荀偃,看他怎麼說。
“這,這個。”荀偃掃視一番,確認實在是沒有人會再發言,沒辦法,只得說了:“這個,明天,啊,明天,‘又鳥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
啥意思?天亮的時候就準備好戰車,填好井,削平灶,什麼也別問,跟著我的馬走就行了。
鬨堂大笑。
“你女乃女乃個頭,你是元帥還是馬是元帥啊?還有這樣下命令的?管你馬頭向哪裡,老子的馬頭向東。”欒黶忍不住低聲罵了起來,荀偃聽得清楚,假裝沒聽見。
不管怎麼說,荀偃發明了一個成語:馬首是瞻。
第二天一早,聯合國軍隊早早起來,填井平灶,然後各國領軍都來荀偃的戰車前盯著他的四匹馬,基本上,十二個盟國的領軍,三個人盯一匹,要看看荀偃的馬頭到底去哪裡,萬一這四匹馬的馬頭不朝一個方向,怎麼辦?晉國上軍的趙武和韓起車侖流過來瞄一眼,只有下軍的兩個帥佐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
荀偃很犯愁,昨天說的唯自己馬首是瞻,而不是說具體方向,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想好。前進吧,實在不願意;撤軍吧,又怕被嘲笑。
可是,不走還不行,因為填井平灶了,這地方也不能呆了。
正躲在大帳裡頭疼呢,有人幫他做了決定了。
“報元帥,下軍向東走,撤了。”
荀偃一聽,大吃一驚,不過心頭挺高興。
“怎麼回事?”荀偃還要假裝很嚴厲。
“欒黶說了,說不知道元帥的馬頭朝哪邊,他的馬頭向東,所以就跟著他的馬頭走了。”
“那,魏絳呢?也跟著走了?”
“他說了,他是欒黶的副手,當然要聽欒黶的。”
“嗯,這件事忄青不怪欒黶和魏絳,是我的命令下的不清楚。算了,既然下軍已經撤了,那就全軍撤退吧。女乃女乃的,這次便宜了秦國人。”荀偃借坡下驢,命令全軍跟隨下軍撤退。
就這樣,浩浩蕩蕩,盟軍沿原路後撤,到涇水西岸,齊宋兩軍先渡河,當天回到涇水東岸;第二天,魯鄭衛三國軍隊撤回東岸;第三天,其餘盟軍和晉國下軍撤回東岸。最後一天,晉國中上軍撤回東岸。
——欒針之死
盟軍撤軍的訊息迅速傳到了雍城,秦景公立即命令出動部分兵力前往涇水,準備收復失地。秦軍抵達涇水的時候,恰好是晉軍上軍和中軍在渡河。
秦軍遠遠地觀望著,他們並沒有發起進攻的意圖,實際上他們也不敢,因為謝天謝地聯合國部隊撤了,如果此時發動進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