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時間簡史,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宇宙的開端和終結都是奇點。這奇點構成了科學定律在那兒不成立的空間—時間邊界。但是,在虛時間裡不存在奇點或邊界。所以,很可能我們稱之為虛時間的才真正是更基本的觀念,而我們稱作實時間的反而是我們臆造的,它有助於我們描述宇宙的模樣。但是,按照我在第一章 所描述的方法,科學理論僅僅是我們用以描述自己所觀察的數學模型,它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所以去問諸如這樣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實”的或“虛”的時間,哪一個是實在的?這僅僅是哪一個描述更為有用的問題。

人們還可以利用對歷史求和以及無邊界假設去發現宇宙的哪些性質可能發生。例如,人們可以計算,當宇宙具有現在密度的某一時刻,在所有方向上以幾乎同等速率膨脹的機率。在迄今已被考察的簡化的模型中,發現這個機率是高的;也就是,無邊界假設導致一個預言,即宇宙現在在每一方向的膨脹率幾乎相同是極其可能的。這與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相一致,它指出在任何方向上具有幾乎完全同樣的強度。如果宇宙在某些方向比其他方向膨脹得更快,在那些方向輻射的強度就會被一個附加的紅移所減小。

人們正在研究無邊界條件的進一步預言。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是,早期宇宙中物質密度對其平均值小幅度的偏離,這些偏離首先引起星系,然後是恆星,最後是我們自身的形成。測不準原理意味著,早期宇宙不可能是完全均勻的,因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必定有一些不確定性或起伏。利用無邊界條件,我們發現,宇宙事實上必須是從僅僅由測不準原理允許的最小的可能的非均勻性開始的。然後,正如在暴漲模型中預言的一樣,宇宙經歷了一個快速膨脹時期。在這個期間,開初的非均勻性被放大到足以解釋在我們周圍觀察到的結構的起源。在一個各處物質密度稍有變化的膨脹宇宙中,引力使得較緊密區域的膨脹減慢,並使之開始收縮。這就導致星系、恆星和最終甚至像我們自己這樣微不足道的生物的形成。因而,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所有複雜的結構,可由宇宙無邊界條件和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給予解釋。

空間和時間可以形成一個沒有邊界的閉曲面的思想,對於上帝在宇宙事務中的作用還有一個深遠的含義。隨著科學理論在描述事件的成功,大部分人進而相信上帝允許宇宙按照一套定律來演化,而不介入其間促使宇宙觸犯這些定律。然而,定律並沒有告訴我們,宇宙的太初應像什麼樣子——它依然要靠上帝卷緊發條,並選擇如何去啟動它。只要宇宙有一個開端,我們就可以設想存在一個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確實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邊界或邊緣,它就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它就是存在。那麼,還會有造物主存身之處嗎? 第九章 時間箭頭

我們在前幾章中看到了,長期以來人們關於時間性質的觀點是如何變化的。直到本世紀初,人們還相信絕對時間。也就是說,每一事件可由一個稱為“時間”的數以唯一的方式來標記,所有好的鐘在測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上都是一致的。然而,對於任何正在運動的觀察者光速總是一樣的這一發現,導致了相對論;而在相對論中,人們必須拋棄存在一個唯一的絕對時間的觀念。代之以每個觀察者攜帶的鐘所記錄的他自己的時間測量——不同觀察者攜帶的鐘不必要讀數一樣。這樣,對於進行測量的觀察者而言,時間變成一個更主觀的概念。

當人們試圖統一引力和量子力學時,必須引入“虛”時間的概念。虛時間是不能和空間方向區分的。如果一個人能往北走,他就能轉過頭並朝南走;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在虛時間裡向前走,他應該能夠轉過來並往後走。這表明在虛時間裡,往前和往後之間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別。另一方面,當人們考察“實”時間時,正如眾所周知的,在前進和後退方向存在有非常巨大的差別。這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從何而來?為何我們記住過去而不是將來?

科學定律並不區別過去和將來。更精確地講,正如前面所解釋的,科學定律在稱作C、P和T的聯合作用(或對稱)下不變。(C是指將反粒子來替代粒子;P的意思是取鏡象,這樣左和右就互相交換了;T是指顛倒所有粒子的運動方向,也就是使運動倒退回去。)在所有正常情形下,制約物體行為的科學定律在CP聯合對稱下不變。換言之,對於其他行星上的居民,若他們是我們的映象並且由反物質而不是物質構成,則生活會剛好是同樣的。

如果科學定律在CP聯合對稱以及CPT聯合對稱下都不變,它們也必須在單獨的T 對稱下不變。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實時間中,前進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