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朗六年前中了探花,後來在翰林院裡呆了一段時間,沒多久卻是主動向元昌帝請纓去了都察院。
這在當時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矚目,尤其是元昌帝竟然還真的準了秦朗所奏,讓他去了都察院,並委了湖廣道監察御史之職。
時下對六部給事中和都察院的監察御史統稱科道官,且對科道官的選拔要求極為嚴格,尤其御史,須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大周曆來的御史都是在三十到五十歲之間,秦朗這麼個二十出頭的混在一堆年長者之間,也難怪會受人注目了。
秦朗入都察院之後,先是做了三年的湖廣道監察御史,三年間也揪出過幾個貪官,更曾在監察湖廣的鄉試時揭露了鄉試舞弊案,著實得了不少學子的擁護。
也是自那之後,秦朗才被元昌帝看重,留在了京城為官。(未完待續。)
第357章 馮氏(月票320+)
在京城這三年,秦朗也著實履行了自己作為御史的責任,遇百官言行不當必上疏御前,得了不少剛正不屈的讚譽的同時,也讓許多人恨他恨得牙癢癢的。
“皇帝舅舅只怕是打算要用秦朗表哥的,不過現在還只在觀察階段,若是他能過了這段觀察期……”寧致遠道,“要知道,如今大周朝的都察院裡,大多都是些老朽又保守的御史,皇帝舅舅早就想補充些新面孔進去了,秦朗表哥這也算是碰著好機會了。”
寧致遠猜測,元昌帝這是在替大周朝的下一任帝王提前佈局了。
只是,不知道他那皇帝舅舅如今是不是已經想好了要將天下交給他的哪個兒子。
顧青未聞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因為嫁到定國公府,縱然她平時不怎麼關心這些朝廷大事,但前世她也耳聞了不少,雖然算不上精通此道,卻也是瞭解一二的。
真如寧致遠所說,那,秦朗將來說不定還真能踏上一條坦途。
要知道,都察院的都御史,可是與六部尚書並稱七卿的。
想到這裡,顧青未又笑著搖了搖頭。
秦朗表哥如今不過是個七品的御史,別說能不能在都察院登頂,就算真能,想要爬到那個位置,也不知道要花多少年的時間了,她如今就想著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顧青未於是不再想這個問題,又與寧致遠閒談了幾句,馬車就已經緩緩停了下來。
卻是到了秦家。
秦家與顧家相距甚近,顧青未和寧致遠才下了馬車,就已經看到了與秦朗夫婦並排立著的顧亦安。
說起來,顧青未與秦朗也是很久未見了。
幾年未見,秦朗仍如她記憶中的那般溫潤,但許是因為他在都察院呆了這些年,比起從前,他那溫潤的氣質中又多了幾分厚重。
與秦朗並肩而立的,便是顧青未的表嫂馮氏了。
馮氏也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她一頭烏髮挽了個比較莊重的倭墮髻,髮間斜插一支點翠髮簪,身上是月白的八幅湘裙,一靜一動之間都自有一股溫婉及端凝。
顧青未前世自己過得不如意,與秦朗雖然同在京城卻也沒有過多的聯絡,所以對馮氏其實尚算陌生。
她以為,秦朗身邊多了妾室,馮氏縱然是個真大度賢惠的,多少總也會受些影響。
但她仔細將馮氏打量了一番之後,卻未從馮氏臉上找出哪怕任何一絲的失意。
若不是馮氏的演技太好,那就是她真的不在意秦朗納妾了。
顧青未心裡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卻也沒忘了與秦朗幾人打招呼,“表哥,表嫂,三哥。”
而後便與馮氏站到了一處,留寧致遠和秦朗顧亦安說話。
今兒會來秦家的也就顧青未和寧致遠,顧亦安,以及周謹之夫婦了,又都不是什麼外人,估摸著周謹之和顧錦琳也快到了,幾人便沒有進屋,一起在門口等著。
顧青未輕輕挽了馮氏的手,笑著道:“早就聽大舅母誇過表嫂,卻不想今天才第一次見到表嫂。”
馮氏聞言淺淺一笑,“我這幾年也不知道聽母親誇過表妹多少次,今兒一見才知道母親那些誇張可是一點也不過分,如今既然都在京城了,表妹若是不嫌棄,日後不妨多來表嫂這裡走走。”
顧青未自然點頭,“那敢情好,我也是初來京城,能多個去處自然不會和表嫂客氣。”
說到這裡,她想起即將要進京的顧青瀾,便又笑道,“對了,表嫂,過上一段時間我大姐姐一家也會進京,到時候又要更熱鬧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