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到了從清河的來信。
信是秦氏寫的,秦氏顯然有些懵,在信上連連問了好幾次關於葉流蘇的情況,只因顧亦安寫了信回清河稟明瞭自己有意定親之事,還向秦氏討了自己的庚帖。
秦氏以前可從來沒聽在京城的一對兒女提起過顧亦安的親事,驟然得知哪裡能有不懵的,雖然將顧錦源親手所書的庚帖寄給了顧亦安,卻也另寫了信向顧青未問明情況。
顧青未看著母親的來信,一邊笑著搖頭,一邊在心裡感嘆三哥的果斷。
然後鋪了信紙,將自己所知的,顧亦安與葉流蘇之間的事一一與秦氏細說。
顧亦安既已得了父母的應允,也拿到了庚帖,只怕下一步就是要請媒人上葉家提親了。
可是,就這樣上門提親到底有些不妥,雖然有葉太傅稱讚在先,但萬一他們會錯了意,或者葉流蘇的父母有別的打算,豈不是讓雙方都尷尬?
在京城,各家議親前總要請了中間人去女方府上探探口氣的,這樣就算最後婚事不成,也不至於會傷了雙方臉面。
可是,該請誰去呢?
顧青未一時有些苦惱,因安平長公主與葉流蘇的母親蘇氏交好,後來還特意去了安平長公主那裡討教。
“母親,您可知道葉家大夫人與誰家的夫人交好?”顧青未問道。
安平長公主聞言有些驚訝,“歡顏,你特意問了這個,可是有什麼事?”
顧青未於是將顧亦安有意向葉家提親的事說了,“總得先請了人去葉府探探口氣的,只不過,兒媳初來京城,對葉家卻並不如何熟悉……”
安平長公主一聽就樂了,“這有何難?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無論事成與否,保管給你兄長一個答覆。”(未完待續。)
第423章 落定
安平長公主會如此痛快的應下此事,除了她確實與蘇氏相熟,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看在顧青未的面子上。
她是元昌帝唯一的親妹妹,當朝長公主,寧太后的愛女,身份尊貴自不必多言,經她之手促成的婚事,就算沒有聖旨賜婚那樣的榮耀,但也絕對足夠讓那對新人被人高看一眼了。
京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請動安平長公主,但從來沒有人敢真的開這個口。
安平長公主與蘇氏確實交好多年,若非如此,當初蘇氏也不會想著要與定國公府結親。
在京城開始流傳那個關於葉流蘇與寧致遠的流言之前,安平長公主並不知道蘇氏曾有過結親的想法,以至於這半年來她每次見了蘇氏總有些歉意與尷尬。
但,即使是這樣,安平長公主也從未對顧青未這個兒媳有過不滿。
這是她兒子的命定之人,如今與寧致遠成親之後,兩人也美滿幸福得緊,她又豈會有任何不滿?
如此爽快的應下幫了顧亦安去葉府探口氣,一來是看了顧青未的面子,二來,安平長公主也覺得顧亦安確實是個當嫁的好兒郎。
若能促成這段姻緣,將來她也不用見了蘇氏就覺尷尬了。
能得安平長公主做中間人,顧青未有些喜出望外。
從榮慶堂回去了,她就立即遣了人去顧宅,將這件事通知了顧亦安。
安平長公主也著實是個爽利的性子,第二日就去了葉府見蘇氏。
得知安平長公主上門的目的,蘇氏先是一愣,然後面上便有了喜色,甚至沒等安平長公主多說什麼,就先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顧修撰自然是個品貌出眾的,與流蘇倒也相配,我倒沒什麼意見,不過畢竟關乎流蘇的一生,流蘇又自來被老太爺寵著,這件事無論如何也得先與我家老爺和老太爺商量了再下定論。”
雖是說要與葉太傅與葉家大老爺商量,但實則已經應了大半。
蘇氏的反應倒叫安平長公主有些側目了。
蘇氏見狀微微苦笑,她與安平長公主相交多年,倒也不怕說實話,“不瞞長公主,流蘇這孩子也不知何時就對顧家的三少爺上了心,偏還只壓在心裡不說,若不是這次宮裡隱隱傳出皇上要替敬王選妃的訊息,指不定她還要瞞著我這個做母親的,都說婦生外向,可不就是這樣?”
聽蘇氏說到元昌帝要替敬王選妃的事,安平長公主面上便有了瞭然。
她這個侄兒,可真是個人憎狗嫌的,他要選妃的事還沒有傳開,就已經嚇得葉家這樣的人家匆匆將葉流蘇的婚事定下了,安平長公主都可以想象得到,從現在到明年初,只怕許多適婚的閨秀都會定下親事。
以劉賢妃的德行,真到了選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