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承乾乃是中宮張皇后所出,封了端王,也就是後來的隆慶帝。
二皇子楚承運乃鄭貴婦所出,封了寧王。
六皇子楚承啟為劉賢妃所出,封了敬王。
七皇子楚承文亦為皇后嫡出,封了安王。
幾位皇子年紀都已是不小,端王又是佔了嫡長二字,原本該是毫無懸念的成為皇儲的,但也不知道元昌帝心裡是作了何種打算,一直拖到現在都沒有立太子,朝臣們請立太子幾次都被元昌帝擋了回來。
又因宮裡中宮張皇后不如鄭貴妃得寵,寧王無論哪方面都不比身為皇長子的端王差,所以近兩年來,京城人暗地裡都在揣測是不是元昌帝有立寧王為太子的打算。
就連如今的朝廷裡,端王與寧王也是各有擁護者,朝臣們分了兩派鬥得正是激烈。
比起看起來都有機會成為太子的端王和寧王,敬王楚承啟無疑就是個皇室中的紈絝,自打能把話說得順溜起就能將宮裡上到太后皇后,下至各宮嬪妃逗得開懷大笑,再年長些就拿了他宮裡侍候的宮女初嚐了男女情事,後來封了王住到王府去,更是變本加厲,見著哪家小娘子長得漂亮,任是使出何種手段都一定得弄到手。
為了這個,楚承啟在京城不知道惹出多少事來。
偏生這人的容貌還是幾位皇子裡最出眾的,只憑這張好皮相與他那慣會說甜言蜜語的嘴,就能哄得無數懷春少女明知道他不是個值得託付的人,卻仍前仆後繼的往他身邊湊。
到得如今,京城裡但凡是不想攀龍附鳳的好人家的女兒,幾乎是聞敬王而色變。
但對那些只想過富貴生活的女子來說,敬王府卻又是個極好的去處。
與楚承啟相比,莊王世子楚承玉無疑是所有人公認的翩翩君子。
莊王一脈自大周朝建立起就掌了宗人府,在皇室宗親裡的威望頗高,與定國公府一般無二,莊王府兩代單傳,楚承玉自打出生起就請封了世子,其人自幼聰慧好學,待人溫文有禮,平時在外行走,遇到有難的普通百姓亦會伸出援手,是以甚得京城普通百姓敬重。
這兩人性子南轅北轍,雖是嫡親的堂兄弟,往前在京城的交集卻算不得多,如何會結伴一起來了清河?
楚承啟聞言一把拍在寧致遠肩頭,“我們當然是跟著你來的,早就聽說你來了這鄉下地方,還一呆就是一個月,可別是這裡有什麼美人把你給迷住了吧?”
楚承啟說的本就是玩笑話,雖然寧致遠有個風流名聲,可他們這些與親近的人如何會不知道他那名聲有多少水分,當初若不是看他的面子寫了那首詩,也不會有後面這名聲。
寧致遠聽了沉默了一瞬間。
於他來說,這裡還真有一個將他迷住了的美人。
不想被楚承啟發現異狀,寧致遠先是衝楚承玉點了點頭,然後冷淡地瞥了楚承啟一眼,“我看你不是跟著我來的,而是又惹了什麼麻煩所以出來避禍的吧?”
同在京城這麼多年,又是表兄弟,寧致遠又怎麼會不清楚楚承啟是個什麼人。
聽他這樣一說,楚承啟不樂意了,“寧小盼,你這可就不對了,咱們好歹也是一起長大的表兄弟,有你這樣埋汰人的嗎?難不成,這小小的清河還真有什麼美人把你迷暈了,從前你可沒待我們這麼冷淡過。”
從前……
說的是他沒有想起前世的記憶之前吧。
寧致遠如此想著,也就無視了楚承啟對他的稱呼,然後轉移話題,“你們既然早就來了清河,想必也不會不知道我家的宅子在哪裡,為何不見你們上門?母親想是會很樂意見到你的。”
這話就是寧致遠明知故問了。
楚承啟的好色風流滿京城都知道,就連元昌帝也沒少為有這麼個讓他丟臉的兒子而頭痛,只不過楚承啟嘴甜,總能哄得太后寧氏護著他,就連元昌帝想要管教他也得過了太后這一關。
若說京城還有誰能讓楚承啟服管教,那必定是安平長公主楚靜姝了。
楚靜姝是元昌帝的親妹妹,也是太后寧氏的掌上明珠,對元昌帝和太后的影響力可都比楚承啟來得大。
如今又是在惹了麻煩外出避著的時候,楚承啟怎麼會主動往楚靜姝跟前湊?
出於某種原因,寧致遠沒有告訴楚承啟和楚承玉安平長公主和寧景昌明日就要啟程回京的事。
正在寧致遠暗自盤算著如何才能快點把楚承啟打發走時,卻見楚承啟突然靠近他,鼻翼微微抽了抽,然後彷彿發現了什麼秘密一般,指著他道:“寧小盼,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