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誰都知道,所以元昌帝倒也沒有特別在意。
“愛妃不妨說說,那孽子到底看上的是哪家的姑娘?若真是個普通百姓家的女兒,朕是斷不容許那孽子娶個這樣的王妃的!”元昌帝道。
縱然楚承啟不成器,可他的正妃也不可能出身太低。
否則,豈不是在打他這個做爹的臉?
元昌帝這樣一插言,安平長公主倒也不好再繼續說什麼了,且她本也極想知道楚承啟到底看上哪家的女兒,是以也屏氣凝神的聽劉賢妃的答案。
劉賢妃聞言一喜,連忙道:“皇上您放心,那位姑娘的身份是配得上咱們皇兒的,她是清河顧氏嫡女,還是顧家如今家主唯一的女兒,聽承啟信上所說,這位顧家七姑娘容貌氣度都是極為不凡的,若承啟真的娶了她,日後定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在外面胡來了,皇上,您……”
劉賢妃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安平長公主突然出言打斷了。
安平長公主聽到劉賢妃說的果然是顧青未時,幾乎眼前就是一黑。
她可還沒忘記,自己的兒子在這位顧家七姑娘面前是怎樣一副蠢樣子,甚至這次寧致遠執意要留在清河不肯歸京,十有八、九也是因為放不下這顧家七姑娘。
有洞虛道長的斷言在先,安平長公主從來不曾想過要插手寧致遠的婚事,她只盼寧致遠能快些找到他的那個命定之人,然後快些成親,破除那孤苦一生的悽慘結局。
元昌帝不會允許楚承啟娶個普通百姓之家的女兒,但對安平長公主來說,只要寧致遠想娶,別說是普通百姓之女了,就算是那乞丐婆,她也只會在心裡替寧致遠鳴不平,而不會去插手阻止。
當然了,這樣說也許有些誇張了,但也足以說明安平長公主心裡的決心。
她家致遠才貌雙全,又身世不凡,這些年算計著往他身上撲的京城貴女不知凡幾,但他何曾有過半點動容,更何況是像見到顧家七姑娘那樣犯蠢了。
再來,上次在清涼寺裡,寧致遠與顧青未抽中了同一支姻緣籤,洞虛道長明明在清涼寺卻又避而不見,這些都讓安平長公主認定,那顧家七姑娘,就是她家致遠的命定之人。
從前她與劉賢妃針鋒相對,只是因為看不慣劉賢妃那刻意裝出來的模樣。
但今天,說不得,她也要與劉賢妃爭上一爭了。(未完待續。)
第202章 細說
所以,安平長公主毫不猶豫的就打斷了劉賢妃的話。
“皇兄,若敬郡王看上的是顧家的七姑娘,那我可要替我家致遠爭上一爭了。”她道。
這八角亭中驀地一靜。
劉賢妃更是一時之間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以她的為母之心來看,顧家七姑娘身份也算是能配上她的兒子,娶了她也確實對楚承啟的將來有好處,她自然會竭力幫著楚承啟在元昌帝這裡爭取,可安平長公主這突然冒出來說是要“爭”,這又是唱的哪一齣?
她知道安平長公主向來看不上她,可就因為想要與她別苗頭,就拿寧致遠的婚事開玩笑?
劉賢妃有些不能相信。
另一個覺得有些詫異的,是元昌帝。
清河顧氏,元昌帝自然不會陌生。
當年楚氏皇族雖然定了大周朝的江山,但在最初時,太祖施政所遇到的阻力可是不小,究其根底,就是在於幾大世族。
那時大周朝任用的命官多數是延用前朝的,畢竟,江山是定下來了,若是沒有熟悉朝政的大臣協理政事,大周朝也不知道要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徹底穩下根基。
那些前朝延用的朝臣之中,就有顧家老太爺。
顧氏一族在前朝時可謂是風頭鼎盛,前朝建國到被楚氏一族奪了江山一共四百餘年,出自顧家的宰相就有不下二十位,可想而知當時顧家是何等的風光。
大周朝是不設宰相,行的是內閣制。
顧家老太爺乃是前朝宰相,在大周立朝時又不僅沒有阻撓,反而還極為順應天意的順勢推了一把,太祖自然不會沒有回報,所以大周朝的第一任內閣首輔,就是顧家老太爺。
那時的元昌帝還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被封了太子之後他還跟著領了太傅銜的顧老太爺學習過如何處理政事。
撇開別的,元昌帝對顧老太爺是極為佩服的。
後來正值壯年的顧老太爺身體染疾,不能再勝任內閣的繁重政務,這才辭了官回了清河。
顧老太爺這一離京,幾大世族在朝廷裡的力量便被一步步清洗,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