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賞識進了內閣。
許是少年時受盡了貧窮之苦,張閣老入閣之後沒有想著怎麼處理朝政,卻是將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撈銀子。
張閣老並不糊塗,在朝政的處理上倒也遊刃有餘,只不過遇上能撈的銀子他也絕不會放過,甚至被很多人私下裡評價為“吃相太過難看”。
張閣老愛財,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但一來元昌帝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麼個人在朝中,二來對那些有些事需要往上求的人來說,有這樣一個拿銀子就能收買的人,做起事來不也方便許多嗎?
所以,雖然張閣老撈了不少,入閣近三年卻也相安無事。
秦朗找上張閣老自然是有考量的。
張閣老能入閣本就是得了元昌帝的賞識,在元昌帝跟前,張閣老的話也算是比較有份量,再加上顧錦淳一事本就是有人惡意攀咬,當時元昌帝本就尚未決定要如何處置顧錦淳之事,只要有個人能從旁勸上一勸,哪怕只是顧忌著顧家等世族會不會為了顧錦淳而大動干戈,元昌帝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將這件事揭過去。
於是,顧青未瞞著寧致遠拿出了自己的壓箱錢送去給了張閣老,張閣老得了銀子也應允一定辦妥此事。
不過是在元昌帝跟前說幾句話就有幾萬兩銀子可以拿,這許是張閣老入閣之後拿得最輕鬆的銀子了。
有了張閣老的允諾,無論是顧青未還是秦家兄弟都放了心,只等著顧錦淳平安歸來。
卻不想,世事難料。
張閣老還沒來得及進宮遊說元昌帝,他自己就先出了事。
因為撈銀子太狠,張閣老被一位剛入官場的愣頭青御史一封摺子給告到了御前。
之前也不是沒有御史參過張閣老,不過都察院的御史們也不是那等看不清上意的,明知道元昌帝有意留著張閣老,就算是參奏也不過是些不痛不癢的。
可這位剛入官場的陳御史卻不一樣。
陳御史出生於禮教極嚴的詩書之家,自幼所受的教育就是禮義仁智信,進的又是以規諫帝王、監察朝廷官吏為己任的都察院,自踏入官場之時就暗暗立下誓言,定要忠君忠國,將朝中蛀蟲盡數找出來。
所以,自打盯上張閣老,陳御史就一直在暗暗收集證據準備告上一狀,那封呈進宮的摺子裡更是細數張閣老十數條罪狀,將之列為禍亂朝政的大奸臣。
摺子到了元昌帝手上,元昌帝需要張閣老發出某些聲音,至少在用得著張閣老的時候是不會動他的,所以也並未在意,只想著他這個做帝王的不表態就是最好的態度了,這陳御史應當看得懂才是。
但元昌帝這次失算了。
若是個在官場打滾了幾十年的老油子,自然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可陳御史不僅初入官場,卻是個再忠耿不過的性子。
等了好幾日也等不到元昌帝有什麼動靜,陳御史竟然在金鑾殿上效仿前人以死血諫,一頭撞在了柱子上。
雖然後來經過太醫搶救好歹留了一條命,但既然有了這樣一出,元昌帝卻再不能對張閣老之事不聞不問了。
元昌帝一聲令下,寧致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就親自查了張閣老一事。
隨後,張閣老做過的那些事就這樣完全清楚明朗的暴、露在了元昌帝眼裡。
若說在這之前,元昌帝還對張閣老有幾分維護之心,那麼在看到張閣老到底撈了一個多麼大的數字之後,元昌帝亦起了殺心。
楚氏一族打天下時也是吃過許多苦頭的,元昌帝年輕時在軍中也跟著父輩過了許久樸素的日子,是以登基之後最恨朝官利用手中權勢為自己為家族牟利。
官員手中的權利是他這個皇帝給的,利用權利牟利,豈不是在用他給的權利劃拉他的銀子?
張閣老發跡之前倒也沒表現出對金錢的執著,入閣之後雖然也有些關於張閣老貪婪的風聲傳到元昌帝耳中,但這畢竟是自己看好且提拔起來的臣子,加之張閣老也確實是元昌帝手中的一把利刃,替他掃清了不少人,所以元昌帝才一直按著不發。
元昌帝只是沒想到,張閣老的胃口會這樣大。
所以,知道張閣老到底撈了多大一筆銀子,元昌帝自覺受了臣子的欺騙,或許還有對自己先前縱容出這樣一隻蛀蟲的惱怒,接下來自然就是雷霆之怒。
於是,入閣不到三年,張閣老就被一捋到底,押入了錦衣衛的詔獄。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而且還是張閣老這種曾經幾乎站在權勢巔峰的人。
為了活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