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表現得對夫人敬重非常,其實他的夫人根本就是元配,元配夫人早就在他發跡時就被休了……
等等。
雖然成晉不過是個小廝,但他是世子爺的貼身小廝,尋一兩個交好的錦衣衛查一位姑娘家的訊息,這樣的小事卻也是能做成的。
所以,沒用兩天,寧致遠就從成晉那裡得到了答覆。
“世子爺,您想知道的事已經有了訊息。”成晉低聲道。
寧致遠眼中一亮,迫不及待地道:“說。”
“那位顧家七姑娘是顧氏一族如今的當家人顧錦源的獨女,其母秦氏乃是太原秦家嫡長女,因自幼得了顧家老太太劉氏的寵愛,又有秦氏這個做了顧氏宗婦的母親護著,在整個顧家的姑娘之中風光程度也是獨一份兒的……”
雖然這些寧致遠早就知道,但他不想錯過關於顧青未的任何一點訊息,於是耐著性子聽下去。
“顧家七姑娘是得了所有人認同的聰慧,雖然在外一直不顯,但顧家近幾年發生的好些大事似乎都有這位七姑娘的影子。”
顧家大小姐的親事,顧家姑奶奶與常進州和離之事,顧家三老爺養的外室,顧家七房的妻妾之爭,顧家三少爺參加科舉……
這一樁樁數下來,成晉都對這位顧家七姑娘多了幾分歎服。
寧致遠並不意外。
歡顏明顯比他要早幾年重生,有了前世的記憶,她本就聰慧非常,想避開這些事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
能彌補一些前世的遺憾,歡顏,她一定很開心吧?
然後,寧致遠就意外的聽到了一個名字。
“……近幾年,顧家七姑娘的母親秦氏與孃家聯絡得極為密切,雖然還沒有跡象表明,但秦氏似乎有意與秦家結親,結親的物件是秦家長房嫡次子,秦明……”
秦明!
只這一個名字,便叫原本聽著關於顧青未的訊息面上帶著微微笑意的寧致遠面容鐵青,雙手更是緊握成拳,幾乎用盡自制力,才剋制住了一拳砸向桌面的衝動。
秦明,他怎麼會忘了這個人。
若不是他……(未完待續。)
第124章 如意算盤
在寧致遠聽著成晉打探來的訊息時,顧青未正與回孃家小住的顧錦琳說著話。
老太太的生辰過了才沒幾日,顧錦琳就又回了孃家,說是在家住悶了,想回孃家松泛松泛。
不僅她自己回來了,還將兩個哥兒都帶回了顧家,甚至她回來時還沒有周謹之相送。
這哪是什麼回孃家小住的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明顯是顧錦琳與周謹之不知為何鬧了彆扭,這才一怒之下回了孃家。
偏生顧錦琳又是個嘴緊的,無論老太太怎麼問就是問不出什麼準話來,老太太無奈之下,想著顧錦琳與顧青未這個侄女素來親近,只得遣了顧青未去探探她的口風。
說起來,周謹之自從娶了顧錦琳,這運道就一天好過一天。
與顧錦琳成親之後,周謹之就奏請吏部起復進京,那時擇哥兒也不過半歲,已經可以帶著遠行,所以顧錦琳就帶著擇哥兒隨周謹之一起進京了。
周謹之當年是考中了庶吉士的,只是沒等散館就丁憂歸家,所以自起復進京就重新進了翰林院。
大周朝雖然立朝僅僅三十餘載,但如今已經隱隱有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所以近些年來庶吉士更有了個“儲相”的號稱,如今內閣幾位閣臣無一不是庶吉士出身。
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負責起草詔書,又有為天子講解經籍等責。
在京城這三年,周謹之不只一次得了當今皇上的親口誇讚,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庶吉士散館後大多留館,受翰林院編修或檢討,周謹之去年年中就以優異的成績散館,按慣例本該在翰林院任職才是,翰林院雖然是個清水衙門,卻是一條通往內閣的康莊大道,自是個再好不過的去處。
但周謹之在天子跟前得了賞識,自然就成了旁人的眼中釘,還被人將其夫人乃是清河顧氏女的事給宣揚了出來。
當今皇上對世族的態度朝中大臣們哪裡會不知,於是吏部便有那自以為了解皇上心思逢迎拍馬之人,準備隨意將周謹之安排進六部做個永遠不可能出頭的小官,但最後這件事卻被皇帝給按了下來。
而周謹之,也因為如今的元昌帝一直沒明確表態,而歸家賦閒了近一年。
就在老太太生辰前不久,周謹之接到了京城友人的信,他的任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