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部分,顧盼成歡,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奔洹�
難道,父親突然改變主意,竟是因為歡姐兒?
顧亦寧覺得自己的猜測很荒謬,但除了這個原因,他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
顧青未又眨了眨眼,“三哥,父親可是說了,你得自己去把心裡的想法與他說了才行……”
話未說完,顧亦安就跳了起來,“我現在就去!”
然後一溜煙兒的就跑遠了,竟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潑。
顧青未等人在他身後微笑著搖頭。
顧亦寧心存疑惑,卻也暫時按下不提,直到把秦朗和秦明送回院子,又囑咐顧青未快點回去,這才又往顧錦源的書房而去。
顧亦寧到的時候,顧錦源正面色嚴肅地叮囑顧亦安。
“……安哥兒,你已經十四歲了,既然此事是你自己的意願,一旦下定決心要走科舉這條路,你就一定得走出個樣子來,否則,也對不住歡姐兒為了你而對為父的一通勸說。”
顧亦寧正好聽到最後一句。
果然是因為歡姐兒。
他心裡浮現出怪異之感。
待顧亦安鄭重點頭,顧亦寧再也壓不下心中疑惑,問道:“父親,您從前不是……如何會被歡姐兒一勸就改變主意了?”
顧錦源於是想起了大舅兄秦燁曾經對他的評價,迂腐,固執。
能順利接常顧家,顧錦源自然不是糊塗人,他其實很清楚,如今早已過了世族的鼎盛時期,大周朝既然已經決心打壓世族,若是不能尋求改變,世族縱有再深厚的底蘊,便只能一點點衰敗下去。
可明明知道這些,因了心裡固守的驕傲,他又始終不能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但方才,聽顧青未說起那些,他在震驚的同時,又有些慚愧。
他才九歲的女兒,為了顧家的將來都能考慮這麼多,他這個顧家的掌舵者,卻只因心中的驕傲就眼睜睜看著顧家一點點失去往日的榮光。
所以,看著顧青未那仍顯稚嫩的面容,顧錦源最終摒棄自己的喜好走了這樣一步。
而且,顧亦安是他的兒子,兒子有這樣的心願,他既然知道了,成全了他又如何?
顧錦源並未將這些詳細說與顧亦寧聽,他伸手拍了拍顧亦寧的肩,道:“寧哥兒,你將來也是要撐起顧家的,所以你一定要記住,在家族利益之前,個人的喜好其實並不重要。”
對於顧亦寧,顧錦源向來是滿意的。
這個長子,自幼就性格沉穩,如今不過十六歲,行事就已經極為穩妥,有寧哥兒在,安哥兒若又能在科舉上有所成,將來何愁顧家不興?
這些原是顧青未勸慰他的話,但這一刻,顧錦源看著並立的兩個兒子,終是爽朗的笑出聲。
這時離秋闈還有四五個月,顧亦安又早就考中了童生,有參加秋闈的資格,這件事於是便定了下來。
顧家這邊才決定了沒多久,卻不知道,沒過多久,遠在京城的定國公府,定國公寧景昌與安平公主便議及了這件事。
“……前不久得來的訊息,清河顧氏長房的嫡次子,這次竟也要參加秋闈。”說話的是定國公寧景昌。
寧景昌比顧錦源還要年輕個幾歲,三十一二的樣子,勳貴出身的他自幼習武,身形卻卻並不顯得粗壯,反而給人儒雅之感。
與寧景昌對坐而談的是安平長公主楚靜姝,她比寧景昌還要小上兩三歲,但因保養得宜,只憑容貌根本看不出來她已經有了一個十一歲的兒子。
“顧家的顧錦源,不是說極為迂腐守舊?這次竟也轉過彎來了?明年的春闈,秦家的嫡長子也會進京應試,這些自以為高貴不凡的世族,這麼快就認清了形勢?”安平長公主頗有些意外。
前些日子他們夫婦還曾帶著兒子去了清河縣一次,原本是打算尋個機會去顧氏拜訪的,卻不曾想京城突然出了些事,只得又急急忙忙的回了京。
聽聞清河顧氏的女兒自來出色,本是想碰碰運氣,看看洞虛道長所說的那個人會不會就在顧家,沒想到西府那邊……
安平長公主在心裡暗暗嘆了口氣。
不過,在隨即看到獨子寧致遠正瞠圓了眼聽他們談話,心情立即又好轉起來。
“老爺,話說回來,就算這些世族有了改變又能如何,真要論才學,若咱家的盼哥兒也去參加科舉,那些個自詡出色的世族子弟,只怕也得被咱們的盼哥兒壓得失了顏色。”
安平長公主說著話,一張明豔動人臉上便有些與有榮焉的驕傲之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