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震旦角石,都市藏真,瘋神狂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鸚鵡螺上浮或下沉時依靠殼內數個氣室的充、放氣來調節。
它們能夠靠充氣的殼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噴水的方式“急流勇退”。
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愜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
這類動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
目前生存在全球深海底層的鸚鵡螺活體的數量已十分稀少,在我國僅在南海諸島及彎島南部深海區有它的足跡,我國已把它定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在國外眾多博物館中也多是隻能見到其美麗的軀殼標本了。
所以,在知道有可能發現活的鸚鵡螺之後,韓孔雀才會充滿了驚喜。
“不要高興的太早,我們只能保證,這裡很可能有鸚鵡螺的出現,而且真的有人曾經在這裡尋找到過,至於你們找不找得到,我們是不敢保證的。”看到韓孔雀那麼高興,潛導只能實話實說。
“那麼說連你們也不知道這裡到底有沒有鸚鵡螺了?”袁鵬奇怪的問道。
“雖然最近十幾年沒有發現鸚鵡螺,但是異鸚鵡螺還是有人發現的。”潛導道。
“異鸚鵡螺?”陳青問道。
“異鸚鵡螺是當之無愧的‘最深的秘密’,科學家已經連續三十多年沒再看到這種活化石,直至最近才再次發現。”潛導回答道。
198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彼特·沃德和同事布魯斯·桑德斯一起,第一次發現了異鸚鵡螺。
這種毛茸茸、黏糊糊的異鸚鵡螺,看起來很像更廣為人知的珍珠鸚鵡螺,但實際上,異鸚鵡螺是鸚鵡螺中一種全新而又唯一的種類。
隨後,異鸚鵡螺從科學家的視線中消失。
最近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有人試圖再去尋找異鸚鵡螺的蹤跡,結果,他們不僅找到了異鸚鵡螺,還在海底拍到了其活體狀態的數字影象,成功設定了跟蹤裝置。
在科學家眼中,鸚鵡螺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倖存者之一,它是活的化石,可能在地球生活了一百萬年左右。
鸚鵡螺誕生於5.3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末期,當時各種動物開始出現在我們星球的海洋中。
這些軟體頭足類動物享受過好日子,也經歷過壞日子,其中就包括“大滅絕時代”這種最壞的時期。
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種在短時間內紛紛滅絕,因此,像鸚鵡螺這樣的倖存者受到了科學家的高度重視。
科學家從最新收集到的資料和相片中發現,這兩種鸚鵡螺仍然都還倖存。
而距離夏威夷不算遠的南部美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世界上唯一生活著這兩種軟體頭足類動物種屬的海域。
所以,夏威夷周圍出現鸚鵡螺,也不是不可能,要不然,韓孔雀可不會被潛導稍微忽悠一下,就跑到這裡來尋找鸚鵡螺。
韓孔雀僱傭的這家旅遊公司確實很專業,他們準備了足夠數量的深海防護服,看來他們肯定沒有少帶人來。
“最後說一下鸚鵡螺,鸚鵡螺的種類很多,而在這裡,很有可能讓你們見到這種海洋之中倖存的遠古巨無霸,知道什麼是巨無霸嗎?
不是那種幾厘米,一二十厘米的小個頭,而是那種一米,甚至是超過一米的,如同一根棍子一樣的巨無霸,看看,你們肯定不知道,鸚鵡螺不是像貝殼,而是像跟棍子。”
等到所有人做好了潛水準備,導遊才拿來一個平板,開啟了一些圖片,讓韓孔雀等人觀看。
“啊!這是鸚鵡螺?最高能夠長到一米四?”看著像是一根石頭柱子一樣的東西,陳青他們怎麼也不敢想象這就是鸚鵡螺。
看到陳青他們的震驚,潛導十分得意,她興高采烈的道:“在古代,有著數千種鸚鵡螺,只有少數像當代的蝸牛式旋卷狀,大部分都是直殼型別,一般常為20-50厘米,大的為80-90厘米,此前報道過的最大化石為140厘米。”
韓孔雀也有點驚訝,他也不知道鸚鵡螺還有直殼型別,從圖片上看,這個鸚鵡螺像是化石,其殼體呈尖而窄的直長圓錐形,狀如牛角或竹筍。
“這是十分少見的鸚鵡螺化石,而且出自你們中國,你們國內古生物學家,常用‘角石’來稱呼古鸚鵡螺化石。”潛導得意的看著這些中國人,他們自己國家的寶物,他們都不如她這個外國人清楚吧?
“查查資料,看看是不是像這個外國妞說的那樣,如果真是我們國內的化石,那麼我們丟人可的丟到國外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