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9章 大宋藩王,就管收錢!(求訂閱,求,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哥兒,七哥兒,八哥兒,十二哥兒......你們都說說呀,大嫂和宇文虛中今兒說的那些事兒到底對不對?”
趙楷拈著自己的一部大鬍子,眉頭皺著只是打量著手中一卷賬冊。桌子上面放著的幾個吃了一半的酒菜,都已經沒了熱氣兒。
屋子裡面一片沉默,半晌才是景王趙杞打破了寂靜:“三哥兒,大嫂和宇文虛中說得對不對,您自己看賬冊不就知道了?賬冊上的數目都對,我和七哥兒、八哥核過數......這東南七路自打大哥兒南遷到此後,歲入漲了好幾倍!並不是大哥兒的特別會搜刮,而是原先收得太少。大哥帶著他的小朝廷到了東南後,就是坐地收稅,再想逃稅就難了。”
濟王趙栩笑道:“大哥兒和大嫂常常分鎮江都、金陵,江都卡著運河和食鹽,金陵守著長江和錢業,另外這兩處都是魚米之鄉,都盛產絲綢......光是看住了這兩處,他們就賺翻了!”
益王趙棫嘆了口氣道:“想當年咱爺爺神宗皇帝為了多收幾個錢,讓王安石來變法,搞得雞飛狗跳。而咱大哥、大嫂跑到江都和金陵坐地收稅,比王安石收得多多了......卻也沒人造反沒人鬧事兒,太平得很。這說明以往朝廷在東南這邊收得太少了,虧啊!”
趙杞接過話題又道:“那還不是因為東南距離朝廷太遠,鞭長莫及......派到東南的官員就難以監管,或不得力,或中飽私囊,或貪圖個人的名聲拿公帑去做好人。再加上東南士大夫的勢力向來不小,所以派到東南做官的官員都不願意多收錢,以至於東南應交未繳,西北、河北、河東、京西、京東等地的負擔也就加重了。”
趙栩道:“三哥兒,小弟真是不到東南,不知東南魚米之鄉的富庶啊!小弟在開封府的田莊和在金陵府的田莊根本不能比啊......開封府的田莊一年一熟,每畝的收成算年均的話,還不足一石麥子。可小弟在金陵的莊子,一年兩熟,從無水旱之憂,年均畝產都在四石穀子上下啊!
而東南七路的耕地不下兩萬萬畝,年均產量即便只有兩石,一年也有四萬萬石......朝廷收個一萬萬也不算多啊!這還僅僅是田畝之稅,如果算上鹽稅、酒稅、茶稅、關卡之稅和榷場以及市舶的收入,還是東南各個大城小鎮的商稅,不得了啊!
說真的,其實大哥、大嫂在東南這邊收得一點不算多,真要狠狠的去收,年入一萬萬都是有的!”
年入一萬萬,聽著很可怕,但是隻要看看宋朝的田畝數量和南方水稻的年產量,再考慮到蠶絲、茶葉這些經濟作物的產量,再算上發達的貿易和工商業,年入萬萬其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趙楷自言自語道:“他們要是收到一萬萬,那朕就來不了金陵城下了......”
趙杞笑道:“三哥兒,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東南七路能年入數千萬,已經著實不易了。朝廷有了這數千萬,再加上山東路、荊湖路、四川路的收入,還怕沒有滅金平西的兵費嗎?”
滅亡金國和驅趕西唐,都是大把燒錢的買賣......因為西域和東北的土地價值較低,即便分給府兵,也需要大量的投資才能佔穩才能贏利。
所以趙楷在給府兵、新府兵們分地的同時,還要放重賞!
只有錢給到位了,才能打下和牢牢佔據東北、西域這兩塊兒地盤。
至於殖民全世界......當然也是要大把投資的!
因為除了少數卡住世界貿易節點或可以產出大量金銀的殖民地比較容易賺到快錢,其它大部分的殖民地必然需要先大量投資,然後才有可能盈利的過程。
而投資所需的鉅額資金,該從哪裡來?
毫無疑問,就是東南,也只有大宋東南能出這個錢!
而且這個錢,也該大宋的東南之地來出!
“這幾千萬靠朕的官其實也能收到!”趙楷皺著眉頭道,“朕在四川一年就收到上千萬!”
趙杞笑道:“三哥兒,那可是在四個營田路的幾十萬府兵虎視眈眈之下才收到的,而且......”
“而且什麼?”趙楷看見趙杞欲言又止,“有什麼不能說的?”
趙杞道:“而且四川一年能交那麼多稅,其實和四川—鄂州之間的‘米鐵貿易’有關。”
“米鐵貿易?”趙楷眉頭皺得更緊了。
其實他知道這事兒.......但是為了獲得足夠的大米和絲綢,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而四川路的奸商輸出鐵料給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