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1章 金陵軍民表示情緒穩定!(求訂閱,,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桓知道李綱說的這些話可不是在吹牛,金陵城那可真是龍蟠虎踞的地形,固若金湯的城牆。
守軍雖然不多,但是城內有百萬人口,其中壯丁不下二三十萬......大多是跟隨趙桓南下的“國眾”。
趙桓雖然沒有讓這些“國眾”當兵,但是在深感帶兵文臣跋扈的他,在過去幾年中,曾經大力扶植金陵城的弓箭社。每年都要舉行弓和神臂弓大比——沒錯,趙桓允許金陵和江都兩城的百姓擁有神臂弓!而且每年都舉行射箭比賽,凡是取得名次的弓箭手(神臂弓手)和弓箭社,都能得到極重的賞賜。
重賞之下,必有神射手啊!
經過七八年的推廣和訓練,現在金陵城中的壯丁,幾乎人人都能拉弓射箭或者使用神臂弓射箭。
民間的弓箭、神臂弓擁有量也很大,弓就不說了,光是神臂弓就有數萬張(金陵民間雖然允許擁有神臂弓,但必須由弓箭社負責保管,還必須進行登記)!
金陵城的武庫當中還存著紙甲十數萬領,長槍五萬根,長柄刀五萬把,神臂弓三萬餘張,弓八萬張,羽箭、木羽箭不計其數。如果全部用來武裝市民,立即就能湊出二十萬民兵。
他們雖然不能出城野戰,但還是可以登上金陵城牆守城的。
另外,金陵城外的鐘山之上還伏著五萬大軍......等他們入了城,那就是二十五萬守軍。
趙楷就算真有百萬大軍,也不見得能打下二十五萬人堅守的金陵城吧?
而且趙楷也不大可能有那麼多兵,他總共六十萬府兵,不可能一個不留全帶著南征吧?
就算他帶個五十萬人南征,也不可能一波流全去金陵城吧?他不得留兵在淮北佔地盤?能有三十萬人跟著他到金陵城下已經很多了。
靠三十萬人強攻二十五萬人堅守的金陵城,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勝的。
況且南宋水師從江都出發,逆流而上兩三天也就能抵達金陵府附近的長江江面,到時候打到金陵城下的北軍後路斷絕,軍心還不得大亂?
當然了,要讓圍攻金陵的北軍軍心大亂,金陵城中的軍民首先得情緒穩定......
想到這裡,趙桓自己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下,低聲道:“現在就怕金陵的人心浮動......朕親征在外,萬一金陵人心動搖,皇后和張邦昌又壓不住局面,那可就要壞事兒了。”
說著話,趙桓就向李綱投去了殷切的眼神。
李綱明白這個官家的意思......其實他一早就向趙桓請過戰,想要留在金陵府城內主持大局。
但是趙桓死活不答應——這是因為李綱已經搞雜過一次了。於是李綱只能推薦左副樞密使張所留在金陵城充當“四壁使”。
可是現在趙桓又擔心張所壓不住局面,所以又想讓李綱出馬。
李綱也只好出班請奏:“官家,請准許老拙前往金陵府犒軍。”
“好好,”趙桓連連點頭,“由李元樞去金陵,朕就放心了。”
“臣領旨......”李綱一邊領旨,一邊在心裡嘀咕:官家您是放心了,可老拙真的不放心啊!沒有老拙在江都盯著,您會不會又慫了。
想到這裡,他只好向何粟打了個眼色,何粟則輕輕點頭,意思是他會盯著趙桓的。
有了何粟的保證,李綱稍微放了點心,當即就辭別趙桓,只帶少數親隨出了江都,又從瓜洲渡江去了對岸的鎮江府,在鎮江府換乘“菜馬”,向著金陵城疾馳而去。到第二天傍晚,才入了金陵城的東門。
不過入城之後的李綱,卻被金陵城內的場景給驚著了。倒不是因為金陵城內的變化太大,而是因為完全沒有變化。
傍晚的金陵街道,仍然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因為趙桓的“跑路需求”而賺了不少的金陵百姓,在街頭摩肩接踵的湧動。城內的商鋪酒肆、秦樓楚館,全都照常營業,而且照樣顧客盈門......李綱都懷疑江北的趙楷是不是沒有往金陵而來,而是轉向江都去了?
在靠近皇城的街頭,偶爾有馬隊經過,馬隊上面的騎士都揹著弓箭,挎著馬刀、鐵錘,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都急急忙忙的往金陵皇城而去。看來形勢不妙啊!
李綱也連忙往金陵皇城而去,入了皇城後,就直奔政事堂,才到政事堂門口,就看見張邦昌和張所二人急急忙忙的從門內出來。
這兩人看見李綱都是一愣。
張邦昌問:“伯紀,你來得好快......喜報才送出去啊!”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