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行人弓箭各在腰(求訂閱、求月票),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點名和清點騾馬、裝備的同時,吳玠還不忘和下面的兵將攀談幾句,說一點打氣鼓勁兒的話。
“王二郎,你這身甲不錯啊!祖傳的吧?這次要穿了去賺功勞了?”
“嚯,李三郎,你的馬不錯啊,這毛色,這肩高......至少能折十匹絹!”
“花大郎......你的下巴怎麼光溜溜的?每天拿刀在刮嗎?怎跟個娘們似的?你不會是男扮女裝的吧?”
“誰是娘們?俺花大可是堂堂六尺男兒......要不信,俺脫了衣服讓正將瞧瞧!”
“哈哈哈......”
一個長得頗為俊俏的少年郎因為嘴上沒毛,被吳玠調侃了一番,還引來了一場鬨笑。
原本有點悲涼的氣氛,頓時輕鬆歡快了不少。吳玠也趁機張開喉嚨,鼓動道:“弟兄們,官家給咱們的聖旨上說了......開封府周圍的好土地現在都沒主了,等趕跑了金賊就給俺們論功分田!那可是平得跟桌面一樣的好田啊!”
吳璘在旁補充道:“除了田還有勳位、還有官......好好殺賊,有了功勞,就他n的能當官了,以後可就有享不盡的富貴!”
“對啊!當了官,就能頓頓吃白麵饃饃了!”
“豈止白麵饃饃,還能夾肉呢!”
“還有小娘子,討個米脂的婆姨,再當個頂大的縣令,那可是神仙般的快活!”
士氣果然鼓起來了!
打仗為毛啊?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這才是最樸素,也是會砍人的勞動人民最喜聞樂見的道理啊!和他們講這個,可比講忠君愛國的大道理管用多了!
其實金賊那邊,還有後來的蒙古人,還有再後來的滿洲人,也靠這套樸素的道理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的。
......
同一時刻,在長安靈泉宮外的戲水鎮上,官家趙楷也正帶著禮部尚書蔡鞗,禮部侍郎米友仁等人,在親切慰問即將隨軍遠行的關隴舉子。
準備去開封府趕考的關隴舉子有一千多人!加上他們的隨從,總數差不多有三千。全都是紙甲在身,長劍在腰,弓弩在背......唔,看著都很有學問啊!
很有學問的武裝舉子在戲水邊上擺出一個鬆鬆垮垮的方陣,一個個都端著忠肝義膽的表情,等候著官家的慰問和鼓勵。
趙楷、蔡鞗、米友仁他們仨在開封府時就是哥們,都是藝術家......都是開封府花魁娘子們最歡迎的客人!
所以在開封府淪陷的時候,蔡鞗就帶著茂德帝姬趙金福逃到了洛陽,還給當時遠在河東的趙楷寫去了勸進的書信!
而米友仁是米芾的兒子,年紀和趙佶差不多,一直都是趙楷在書畫藝術上的導師,在開封府陷落的時候也跑到了洛陽,跟蔡鞗一塊兒寫了勸進信。
趙楷也沒忘記這兩個好哥們,到了長安後就讓人去洛陽接他們倆。等他們到了長安府後,還封他們當了禮部尚書和禮部侍郎......還讓他們去籌備科舉考試!
另外,除了負責考試之外,他們倆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替趙佶寫遺詔......光是個口諭不正規啊,得有遺詔!
而蔡鞗、米友仁都是大藝術家,書法技藝高超,特別是米友仁,可是書畫作品作偽的宗師!經他手出來的贗品,後世都能入故宮博物院!
在他們倆的合力之下,趙佶的遺詔已經做好了,趙楷準備帶著去洛陽,讓洛陽那裡的高官貴戚來鑑定則個......
“呂秀才,這弩不錯啊,哪兒買的?”趙楷這個時候正拿著一支製作精良的弩機在問一位年輕的關中舉子,這舉子姓呂,藍田呂氏的子弟,所以趙楷管他叫呂秀才。
“好讓官家知道,這弩是學生在長安城內買來的......”呂秀才一五一十地說,“雖然比不得神臂弓,但是三十步內可透鎧甲!”
“三十步就夠了!”趙楷點點頭,“不過你會測步子嗎?用弩射擊,難在測距,遠了射不透,也沒準頭,近了可就只能射一箭了!”
“學生會測步子,學生也習過弓,只是射不準。”呂秀才當然是有武藝的!他本來想考武舉的,不過現在趙楷對武舉的要求提高了,他考不上了,所以就改考文舉了。
“射不準怎麼行呢?”趙楷苦笑著搖頭,“射不準......這次可就考不上了!君子六藝中有射箭的,這次科舉要考的,你路上再好好練練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