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趙楷不過如此(求訂閱),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軍的營盤,就擺在登封縣城西南,北控巍巍嵩山,南抵茫茫箕山,綿延數十里,連營高壘,刁斗森嚴。一看就知道,金軍這一次也是做了持久的打算。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雖然金兵素以迅猛強悍著稱,但也不是不知道變通,只曉得一味用強的。

在北方的大漠草原,懟上本就不善於防禦的契丹人,當然要猛打猛衝,打出勢如破竹的氣勢,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契丹人下面眾多的僕從部落,讓他們或倒戈,或中立,從而讓大遼這個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在轉瞬之間分崩離析。

而後入侵中原,在遇見趙楷之前,幾乎所向無敵,當然也要用強逞能,以求速勝。

但是當他們吃到了足夠的油水,又遇上了真正可以一戰的對手時,就一改之前的蠻勇,轉而用上了穩紮穩打的戰術,謹慎應對起來了。畢竟女真這個民族的人口有限,哪怕將深山老林裡面的野人女真和漢化程度很高的熟女真,以及只能算是同宗疏親的渤海人掃數計入,也不過二三百萬之數。雖然動員能力很強,算上阿里喜兵,隨時可以拉出三十萬以上的大軍。但是這三十萬大軍一旦損失了,那女真民族的好日子可就要到頭了......成為主宰民族的日子多幸福,怎麼能一不小心就翻了船?

所以當完顏宗翰得知大宋官家的六纛和認旗出現在登封以北的嵩山少林寺時,就立即進行了如下的調整。

第一,宗翰命令銀術可分兵把守住登封、密縣二城,等待主力抵達,並且在主力抵達之前,不得與宋軍決戰。

第二,宗翰命令駐兵三山浮橋、黎陽、滑州、萬年新堤一帶的完顏婁室放棄黎陽、滑州,然後留兵五千給突合速守三山浮橋和萬年新堤,並領其餘兵馬南下陳留接管陳留——宋州一線防禦。

第三,宗翰在婁室抵達陳留後,又派人給留守三山浮橋和萬年新堤的突合速送去一道密令——開始挖掘萬年新堤,但不要徹底挖開。一旦得知南路軍從陳留撤退的訊息,同時又沒有其他命令送達,就掘開萬年新堤,放水淹沒開封府,製造黃泛區!

第四,完顏宗翰在完成上述三項部署調整後,就親率四萬大軍(包括阿里喜)和三萬名從京東各地強徵來的僕從兵,拉著十萬石米糧、五萬石豆餅和十萬捆乾草,浩浩蕩蕩往登封、密縣而去。

在抵達登封、密縣之後,完顏宗翰也不求戰,而設定連營、高壘深溝,擺出了一副準備和趙楷持久對峙的架勢。

這種深溝高壘的“靜坐戰”看著是有點慫,但是在戰爭史上卻極為常見——消耗戰從來都是一種有效的交戰模式!

因為交戰的雙方,不大可能擁有等同的後勤能力和等長的補給線,因此後勤能力更強、補給線更短的一方,往往會選擇持久消耗。

之前金兵包圍太原、包圍開封府,其實也是在利用自己的後勤優勢(能搶也是優勢)對付宋人的堅城。

在如今的河北、京東,還有不少拒絕投降的宋人城堡,在金兵的包圍當中呢!

而在登封——密縣前沿,後勤轉運的優勢,顯然在金人一邊!

因為金人可以利用汴河之便,將趙桓奉送的大米和從京東各處徵調來的豆餅、乾草運到陳留,再從陳留轉運去密縣不過200餘里。

相比之下,趙楷的運輸線就要漫長許多。

從南陽出發的運糧隊伍,得走上500餘里才能抵達嵩山北面的鞏義。而且自汝州梁縣到伊闕城之間的將近百里的路線,又極易遭到駐紮登封的金兵的攻擊——登封距離梁縣不過七十多里,並不算遠。不過卻隔著箕山,大軍並不易過。但是由登封向西,在箕山和嵩山之間,卻有一條寬達十幾的平坦走廊。

透過這條走廊,從登封出發的金兵走上不到100裡就能衝到伊川水邊,截住宋軍的運糧隊——伊闕在伊川的西岸,透過一座浮橋和東岸的橋頭堡相連。不過金兵不需要打下伊闕,只需要截住宋軍運糧隊即可。

而且這並不是一個太困難的任務。因為箕山可以阻擋金人的大隊騎兵透過,卻擋不住化整為零的小隊偵騎。

所以宋軍運糧隊的大舉出動根本瞞不過金兵的偵騎,而運糧隊的行進速度又慢......100里路至少得走上兩三天,金人的騎兵從登封出擊,一天就能抵達伊川東岸了!

只要宋人沒有辦法把糧食從汝州運去伊闕,那麼嵩山、廣武山、開封府等處的宋軍要不了半年就會糧盡。

到時候別說開封府了,就連洛陽趙楷都保不住!

而洛陽一失,趙楷在河北、河東的地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