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0章 儒門大會就是新儒學的開始!(求訂,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這打扮就和大成殿裡面供著的吳道子所畫孔子像上的孔夫子差不多!

而和這虯髯壯漢一塊兒從大成殿中出來的,還有另外八個一樣打扮的中年儒者。其中就是南下迎接東南七路儒者的胡寅胡翰林......

很顯然,這位虯髯壯漢就是當今大宋官家,提出“三問”併發起這次儒門大會的趙楷了。

趙楷在一張擺在大成殿屋簷下的矮腳案几前站好,另外八個中年儒者則在他的左右站立,每人跟前也是一張矮腳案几。

趙楷正色道:“今日,吾與諸君會於孔林之前,共商儒門大事,只有儒者,而無君臣。因此諸君與吾,都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現在,吾等就先拜至聖文宣王牌位,再開儒門大會吧!”

說完,趙楷就轉身面向大成殿。

跟著趙楷一起出來的八個儒者之中就有衍聖公孔玠,只聽他張開喉嚨大呼:“拜至聖文宣王!一拜......二拜......三拜!禮畢!”

三拜完畢,趙楷就轉過身,看著底下一群寬衣高帽,手無寸鐵的儒生,頓了頓道:“都座吧!”

說完他就第一個大模大樣的跪坐在了案幾後面的一張蒲團之上。

底下的儒者們也不客氣,都跟著落座,除了衍聖公孔玠。

趙楷對孔玠點了下頭,孔玠再次大聲道:“今日之會,只有正式與會之儒者可以言事,除官家之外的儒者發言之前必須舉手,由本爵點名後才可發言......而今日之會所議之事,已經寫在諸位面前的卷軸之上。”

大會得有大會的規矩,不能七嘴八舌吵成一團啊!

宣佈完了議事規則之後,孔玠又向趙楷行了一禮,才在跪坐在了自己的蒲團上。

第一屆儒門大會,這就算正式開始了。

包括趙楷在內,每個儒者的案几上,除了名牌之外,都已經擺好了文房四寶,還有一個展開的卷軸,上面寫著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今天不討論“趙楷三問”,而是由趙楷回答耿南仲、呂本中提出的問題。

也就是今後大宋還有科舉嗎?

科舉考什麼?

取士多少?

還要不要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

是不是要棄儒家之學,而改用法家之論。不再用仁,而專用王霸之術嗎?

五個問題,非常犀利......而且由儒者提出,由帝王作答!

這事兒......好像也有點不對啊!

不過趙楷這個“非傳統”的帝王,並沒有覺得把事情說清楚有什麼不對,也不覺得科舉和治國路線的問題是不能公開討論的。

於是他就裝模作樣的拿起自己跟前的卷軸,看了一眼,然後開始答題。

“大宋的科舉考試肯定還要辦!”趙楷道,“但是科舉的目的是什麼?是為國取材!所以今後的科舉考試的重點不再是儒家經典,而是真才實學......也就是治國、理財、用兵、外交等方面用得上的本領,才是科舉要考的。”

聽到這話,在場的儒者心中就是一沉!

實學不會啊!

以往那麼多年,科舉都以道德文章為主,不考什麼實學,所以大家就不學了......

趙楷接著又道:“諸位應當知道,儒家之所以能為帝王所用,成為獨尊的顯學,並不是因為有儒家經典,而是因為有用!”

儒家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弱的......但實際上儒家在獨尊之前,也得教出有用計程車。所以儒家、法家、兵家等等的,其實並不是涇渭分明的。而兼收幷蓄,博採眾家之長,才是當時的主流。

比如李斯、韓非子的老師荀子就是一位大儒。他就吸收了法家學說,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既尊王道,也稱霸力;既崇禮義,又**治。

而從宋朝開始,取士不再講實用,而是注重道德文章,將科舉當成了寒門上升的天梯......寒門有上升通道是好事,但也不能捨本逐末,降低要求啊!

要不取出計程車幹啥都不行,也打不過周圍的各路蠻夷,那也不行啊!

趙楷接著又道:“至於取士之數......當然不會很多,因為國士本就難得,豈有一科數百之多?所以今後每三年一科大比,所取之士,將以五十人為上限。

不過科舉大比,僅僅是諸多朝廷取材之法中的一個,考不上進士,還會有別的出路。

至於用儒用法,用仁還是用王霸......吾以為,有用才是關鍵!沒有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