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你會誘敵深入,我會將計就計!,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宣撫司一起抵達大名府。稍後,第六、第七、第十二軍,也會陸續抵達大名府。而且岳飛還命令王貴、董先等人在大名府徵集民伕、軍糧、車馬......越多越好!
這說明嶽宣帥已經下了決心,要北上幽燕去和金賊決戰了!
這是要用六個軍去打金賊的主力嗎?
似乎有點冒險......不過一旦取勝,這個功勞也是潑天的!
所以大名府這邊的將領們,一聽說岳飛要率領主力過來,全都摩拳擦掌,等不及想要和金賊大戰了。
王貴和董先得知岳飛大軍抵達的訊息時,他們正在和大名府下屬的元城縣、魏縣、內黃縣、寇氏縣、館陶縣、臨清縣、成安縣、親城縣等八縣官員商量分擔民伕、車馬、錢糧的問題。
這八個縣並不都是“金佔縣”,其中的魏縣、內黃、成安三縣因為位於黃河故道西面,所以早就被宋軍佔領,由相州代管。而且洛陽朝廷還在三縣地盤上設定了軍府,並命人在那裡修建了大量的堡壘。
現在這三個縣和相應的三個軍府的官員全都走運了——被大量抽調到了黃河故道以東的大名府地盤上,成了“河東五縣”的代理官,還組成了臨時的大名府衙。
另外,一些五縣地盤上的“鎮撫司地下官”和“抗金義民”也都得到了職位,一個個走馬上任了。
還有那個及時和偽官們劃清界限的大名府教授李師文也當了官,不過不當教授了,而是當了個元城縣的主簿——倒不是因為他會見風使舵,而是他有“十二個親孝子”當年跟著趙楷去了相州,現在沒了四個,餘下的八個都有中士、上士的勳位,其中官最大的還當上了副將。
既然“紅巾軍眷”,當然是自己人了,所以就派了個主簿,讓他從自己的學生當中挑選一批沒有“歷史問題”,家裡也沒出過偽官的人來充當五縣事務官——趙楷的宋朝雖然是重開的,但是大宋皇子和“合法繼承人”的身份,還是幫著他籠絡到了大批的能人,所以洛陽朝廷的地方政權建設還是有板有眼的。打到哪裡,就能把根扎到哪裡!
現在聽說了岳飛嶽宣帥終於到了,王貴、董先也不開會了,立馬就領著大傢伙出門去迎宣帥。
當他們出了大名府城南門的時候,岳飛的大軍已經漸行漸近了,地平線上,已經出現了黑壓壓的騎兵,個個人高馬大,紅袍紅巾,紅旗招展。哪怕是不懂軍事的外行,也知道他們的厲害!
岳飛原來是帶著兩將騎兵先行而至的。他得到了王貴、董先、孟林的聯名上報後,立即就意識到了原先吸引金賊主力南下決戰的計劃已經泡湯了。
因為金賊連大名府這種“陪都”級別的大城都能放棄,那還有什麼可以迫使他們南下?
所以金賊這次一定是在打集中主力、誘敵深入,然後再進行決戰的主意。
可能發生決戰的地點,必然在白溝河以北,甚至會發生在燕京城下!
而在白溝河以北決戰,肯定比在大馬名府附近決戰對宋軍來說更加不利——但正因為對宋軍不利,所以求得決戰的機會更大。
而且岳飛也知道自己如果不北上決戰,那麼趙楷率領的大軍就會陷入不利......讓官家哥哥擔風險,可不是岳飛這位“臣弟”會幹的事兒!
所以岳飛在離開黎陽之前就已經拿定了主意,要將計就計,北進至易州、范陽,甚至燕京城下尋求金賊主力進行決戰!
在岳飛看來,決戰的地點越靠近燕京越好......因為宋軍越靠近燕京,金賊的排程就越困難——因為金賊在燕京的家眷和物資不可能輕易轉移。如果那樣,軍心就徹底散了,還打什麼決戰?
家眷和物資如果還在燕京,那麼面對宋軍的大軍逼近,金賊怎麼都要在燕京城佈設大兵,以防宋軍襲取燕京。
這樣趙楷大軍攻擊大同的時候,金兵就沒辦法從燕京分兵去救援了!
而金賊的主力一旦被釘死在燕京,那麼完顏宗幹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耶律大石向大遼的上京臨潢府進發......
所以岳飛在離開黎陽之前,就給還在河東的趙楷上了奏章,請趙楷繼續按照原定計劃行事,不必因為河北的變化而擔心南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