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天哪!這是什麼制度啊!(求訂閱,,大宋有種,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底下的一群朝臣們都是一副“畏兵如虎”的模樣兒,趙楷就有點哭笑不得。
至於嗎?
早個幾年你們還牛逼哄哄的以文御武呢!現在怎麼就怕成這樣了?
而且你們自己也是府兵啊!
想到這裡,趙楷擺擺手,讓大傢伙少安毋躁,等眾人不發話了,他才笑吟吟問:“你們先別說府兵們不願意出錢......你們先想想你們自己願不願意出錢辦學堂、建校場、修武庫、設義倉、建馬場,以及修建保家的堡壘?”
什麼?我們?所有人都一愣。
今兒來的都是朝臣,岳飛、韓世忠他們都去巡視燕山各口和大同路的佈防了。所以一時沒明白自己的真實身份!
趙楷看著他們,笑著說:“你們也是府兵啊!你們也隸籍折衝府啊!”
啊!
我們原來也是飛揚跋扈的府兵啊!
被趙楷那麼一提醒,這幫文職府兵才想起來,他們原來也是府兵,也領了職田,也隸籍於某個折衝府。如果敵人來襲,他們也會拿起弓箭、披上甲冑,為國而戰。
“我們當然願意出錢了!”陳記頭一個表態,他雖然是府兵,但和普通府兵是不一樣的,他讀過聖賢書,覺悟特別高啊!
陳記道:“學堂也是用來教臣的子侄讀書的,校場則是教臣的子侄習武的,馬場是用來訓練臣的子侄習武的,糧庫......也就是義倉,也是用來給同袍眷屬們備荒的,堡壘更是保一方平安的。
方今亂世也,我等從洛陽王道之土遷移到蠻夷胡虜長居之地,怎麼能不教育子弟文武之藝,不儲備好渡荒之米,不修好禦敵之堡?”
他這一說,其他人也覺得是這個道理,紛紛表示支援了。
“陳右相言之有理,學堂、校場、馬場、武庫、義倉、堡壘都是必須的......這些不建好,誰能放心南下去打金陵?”
“對啊!這些東西能花幾個錢?一個折衝府有兩萬貫就足夠了,而且還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還能攤一點給下面的客戶......”
“攤什麼攤呀,誰家沒有十貫二十貫的閒錢?再說了,打一回江南,不就翻十倍回來了?”
“對,對,對......現在朝廷沒有錢,營田使路沒有錢,可咱們這些府兵有錢,咱們只有出了這個錢,才能去賺更多的錢!”
這些人三句話不離個錢字兒的......也就是趙楷這邊隨便說,要是去了趙構、趙桓那邊,一準給當貪官彈劾了。
但是趙楷的“重開大宋”從開張的時候就實行“言者無罪”(其實也不能亂說,只是沒那麼虛偽),所以大家可以說一些比較實在的人話了。
“官家,”左樞密何灌何老爺子並沒有那麼樂觀,在眾人都表明了意見後,皺著眉頭對趙楷道,“自本朝重開府兵制以來,朝廷就沒有向府兵們收過錢......老臣擔心下面的人不知道朝廷的難處,不願意出這個錢。
而且這個先例一開......將來朝廷會不會以其他理由向府兵收錢徵稅呢?府兵們如果既要交稅納糧,又要當兵打仗,將來必然會疲敝而不堪用。府兵如果疲敝了,那國家有難時,誰又能去戰呢?”
趙楷笑道:“這怎是朝廷收錢呢?現在是朝廷沒有錢,補貼不起府兵了。而府兵們正好有錢,可以自己管自己的事兒了。”
右樞密王淵點點頭,深以為然道:“其實自己出錢管自己的事兒也挺好,之前因為府兵新設,新入府的兵都沒什麼身家,出不起那份錢,所以才由營田使路出了。
可是如今大家都有錢了,完全可以自己出錢自己搞,還能把學堂、校場、馬場、義倉什麼的都搞得好一些。但是堡壘和武庫還是應該由營田使路管轄,府兵戶們出些力氣幫著修建堡壘和庫房就是了......這樣也花不了多少。
另外,臣建議在洪武七年之前開設的折衝府的學堂、校場、馬場、義倉的維持費用,也由各折衝府自行籌集。這樣各營田使路就能節省下一些錢糧交給朝廷,然後用於北京、河北、大同三路了。”
趙楷眉頭皺著,“可是咱們該怎麼讓下面的府兵心甘情願掏這個錢呢?”
這是個問題啊!
雖然這錢等於是花在自己身上,但是能不出錢或少出錢總是好的。
在場的大臣們又是一陣沉默,東府大相公呂頤浩拈著鬍鬚道:“官家,老臣倒有個辦法......咱們或許可以讓各個折衝府各自召集一批有聲望,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