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大都督周瑜,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周瑜、呂範、魯肅、程普等一班文臣武將效力,江東百姓樂業、兵精糧足,盡現一派康樂景象。
也就在這一年八月,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曹操以八萬兵力大敗袁紹七十萬人馬,從此取代袁紹,成為北方勢力最強大的豪傑。他一面繼續對袁紹的四個兒子用兵,以期統一北方,一面將目光轉向荊州的劉表、劉備及江東的孫權。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派使者往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隨駕,其實是要做人質,以此試探孫權有無臣服之心。孫權猶豫不決,請張昭商議。張昭道:“主公若不遣子入朝,恐曹操會兵下江東。如今曹操擊破袁紹,帶甲之兵百萬,非昔日可比!臣以為不妨順應他!”
孫權猶豫不決,將在外領兵的周瑜喚回,一同到吳太夫人面前商議。周瑜果斷道:“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何須送子做人質以受制於曹操?不如不遣,看曹操如何反應,再做打算!”
孫權擔心道:“但若曹操以此為由領兵南征,如何?”
周瑜笑道:“如今北方未定,我料曹操不會舉兵南下!如若日後南下,周瑜再為將軍打算!”
吳太夫人聽了周瑜所言,當即道:“就照公瑾說的做!我向來視公瑾如親生兒子,你也應當視之如兄長!日後公瑾所言,如你兄長所言!”
孫權便拒絕送子入朝做人質。曹操大怒,知孫權不願臣服他,但因北方未定,無暇南征,只得含恨在心。
同年,廬江太守李術因孫策去世,孫權年幼,便在皖城反叛,周瑜欲領兵討伐。但孫權要樹立在江東威望,執意親自征討。周瑜懂他心思,就選精兵良將交與他親征廬江,自已鎮守江東。孫權舉大兵圍攻皖城。李術求救曹操,曹操正忙著平定北方,未予理睬。孫權攻打多日後,破城。因攻城時,將士死傷慘重,破了城後,有些將士難奈憤怒,故孫權令屠城三日,再梟李術首級,凱旋而歸。周瑜聞知孫權屠城,心裡難過,對孫權嘆道:“昔日,我軍入廬江,百姓爭相擁戴,如今,將軍竟領兵屠城,以洩眾怒,與曹孟德之屠徐州有何區別?伯符在時,常稱將軍‘仁而善斷’,將軍豈可輕易棄仁義而就不道?”
一席話說得孫權滿面羞愧,趕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