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玄武門之變,沸點123,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李密的所做所為,並不是李密自創的高招。他雖然無心讀書,畢竟還是讀了些書。這一招,就是經由讀書體會出來的。東漢開國之君劉秀,年少之時與嚴光為布衣之交。劉秀既為皇帝,四處打聽嚴光的下落。一日,有使者回報說:富春江畔有一人身披羊裘,獨釣寒江。劉秀聽了大喜,必是故人無疑,他想。於是立即遣使者往聘,果然就是嚴光。李密讀《後漢書》讀到這兒,擊掌大笑:“高!高!這嚴光真是高人!當年嚴光若是穿件蓑衣、戴頂斗笠,打扮得同普天之下的漁翁一般無二,叫劉秀上哪兒去找他?”
樂遊原就是李密的富春江,青牛就是李密的羊裘。牛角上掛的那一函書,就是李密的釣竿。雖說李密這一招數屬於抄襲,還不能不說李密智不可及。別人讀《後漢書·嚴光傳》,都只讀出“清高”兩字,唯獨李密讀出“清高”兩字後面藏著的“作秀”兩字。
一日,李密正在牛背上東張西望,遠遠地過來一行車騎,旌旗分外華麗,一望而知來者絕非等閒之輩。李密只作沒看見,慢慢地從懷裡摸出一卷書來,任憑青牛在道路中間緩緩而
行。等那行車馬行到跟前了,李密這才把韁繩一抖,將青牛拽過一邊。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朝權傾一時的楊素。
楊素遠遠望見路上的青牛,心中早就存下疑惑。什麼人物?居然懂得模仿老子?不簡單嘛!
“看什麼書呢?”走近了,楊素問。
楊素不認識李密,李密卻認得是楊素。心中竊喜,假作不識,在牛背上拱手施禮,作不卑不亢之狀道:“漢書項羽傳。”
聽了這話,楊素不禁對李密重新打量一番。老子加西楚霸王,哈哈!很懂得作秀嘛!
“尊姓大名?”打量過了,楊素這才想起還沒問這人的姓名。
“襄平李密。”
楊素聽了,發一聲大笑,道:“我道是誰,原來是蒲山公!失禮了!”說罷,扭頭對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道:“感兒,快來見過蒲山公!”
楊素口中的“感兒”,就是日後率先發難造反的楊玄感。李密從此成為楊素府上的常客,楊素對李密的欣賞與日俱增。臨死前把楊玄感喚到跟前,叮囑楊玄感往後但逢大事,一定要請李密參謀。楊玄感遵照楊素的叮囑,與李密深相交結。數年之後,當楊玄感趁隋煬帝親征高麗之際舉兵發難之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密請去為其謀主。
不過,楊玄感雖得李密之助,造反之舉卻依然只像是一場暴風驟雨,不旋踵而破滅,應證了孔子那句“其進疾者其退速”的哲言。楊玄感身敗名裂,李密在逃亡時被捕,僥倖逃脫,
流竄於群盜之中,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正覺走投無路之時,碰上王伯當。也許前世有緣,也
玄武門之變 第八章(6)
許氣味相投,總之,王伯當相信李密是個人物。
“倘若滿足於當個大王,有個五六千人馬也就夠了。不過,落草為寇終究不是個事,早晚是別人砧板上的一塊肉。如果咱把周圍各自佔山為王的英雄好漢們聯合起來,那就大不一樣了。”李密向王伯當這麼建議。
“這算盤打得不錯。只是不知計將焉出?”王伯當問。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方圓幾百裡之內,誰的勢力最大?翟讓的勢力最大。如果咱能把翟讓說下來,其他的人必定跟風無疑。”
“衝鋒陷陣,你不如我。縱橫捭闔,我不如你。這遊說翟讓的事情,就全看你的了。”
“沒這麼簡單。翟讓這人城府挺深,我貿然前往,一準把事情搞僵。得有人為我先容,然後我再去見他。如此這般,方才妥當。”
“主意倒是不錯,可你上哪兒去找人為你先容?”
“嘿嘿!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去就最合適不過了。”
“我去?”王伯當搖頭,“我怎麼行?”
“怎麼不行?你只管帶五千人馬去入夥,先別提這事兒,也別提我,翟讓必定待你若
上賓,委你以重任。”
“然後呢?”
“然後嘛,我自有妙計。你只須看準時機敲敲邊鼓,主角自有別人來唱。”
李密有什麼妙計?他收買了兩個人。一個叫賈雄,另一個叫李玄英,兩人本來都在長安擺個看相算命的攤位。賈雄率先離開長安,上了瓦崗,一席陰陽五行的玄論令翟讓佩服不已,翟讓頓時用為軍師,言無不聽,計無不從,親信得無以復加。眼見賈雄時來運轉,李玄英也試圖依樣畫葫蘆,卻沒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