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清末四公子,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何等的悱惻動人。當他在戊戌八月被捕的前夕,邏卒在門,他自己已經視死如歸,但仍能從容不迫!為他父親造出幾封告誡兒子的家書,以免他的老父橫被牽累,您難道可以不承認他是十足的孝子嗎?
這可以充分證明,譚嗣同絕不肯做張儉,貽果親友。末句所謂“公罪”,亦是想開脫家人,表示他的作為並非出於擁護皇帝以求富貴的私心。
第二章嗣同的堅毅(2 )
梁啟超改“憐”為“思”,一字之易,意思完全不同了。若謂譚嗣同自己“望門投趾”,則他在被收以前,根本並無像張儉那樣逃竄的過程,無端有此一句,乃成遊詞。故知此一句的用意,在向同情光緒的人呼籲,保皇黨如今亦受東漢黨錮之禍,倘或望門投趾,你們要想一想,當時人如何對待張儉,效其所為。
下一句“忍死須臾待社根”,就字面來看,是鼓勵某一個人,堅強起來,忍死須臾,等杜根一到,你就得救了。史實是否如此呢?完全不是。《後漢書杜根傳》敘其詐死以後說:逃竄為宜城山中酒家保,積十五年,酒家知其賢,厚敬待之。及鄧氏誅,左右皆言根等之忠,帝謂根已死,乃下詔佈告天下錄其子孫,根方歸鄉里,徵詣公車,拜侍御史;初平原郡吏成翊世亦諫太后歸政,坐抵罪,與根俱徵擢為尚書郎,並見納用。或問根曰:“往者遇禍,天下同義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根曰:“周旋民間非絕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
由這個典故看,“忍死須臾待杜根”,加標點則成:“忍死須臾、待,杜根!”易言之即是:“杜根,忍死須臾,等待出頭。”此是安慰杜根。而杜根為流亡在外的保皇黨,非獄中命如遊絲的譚嗣同。
由此而論,去追究“去留肝膽兩崑崙”是件毫無意義的事。筆鋒常帶情感的梁啟超,不過假借已死的譚嗣同,為保皇黨作一番宣傳而已。
清末四公子,陳三立、丁惠康、吳保初皆為名父之子。惟獨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碌碌無所表現。此所以能與張之洞同城,安於湖北巡撫之位。譚嗣同十二歲那年,家庭遭遇了一件至慘之事,長兄、二姐,與他的母親,在五天之內,相繼死於瘟疫。時在光緒二年,地在京城。譚嗣同自己亦是絕三日而復甦,故繼洵字之以“復生”。
譚嗣同一生得力於母教,他在《先妣徐夫人逸事狀》中說:先夫人性惠而肅,訓不肖等諄諄然,自一步一趨至置身接物,無不委曲詳盡。又喜道往時貧苦事,使知衣食之不易。居平正襟危坐,略不傾倚,或終日不一言笑;不肖等過失,折囊操笞不少假貸;故嗣同誦書,竊疑師說,以為父慈而母嚴也。御下整齊有法度,雖當時偶煩苦,積嚴憚之致,實陰納之無過之地,以全所事,一旦失庇廕,未嘗不成流涕思之。
光祿公起家寒�,先夫人佐以勤慎作苦,雞鳴興爨,泛掃浣滌,紉積至夜分不得息;恆面擁一兒,揹負一襁,提罌自行汲,筋強力固,十餘年不以厭倦。迨光祿公官京朝,祿入日豐,本無俟先夫人之操勞,而先夫人不欲忘棄舊所能力之可及,則勉汲如故。食僅具蔬筍,亦不得逾三四餚,每食以布自衛,雲恐衽,衣裳儉陋,補綻重複,有一線蘊衣,縷縷直裂,依稀出蘊,自嗣同知事即見之,卒末一易。家塾去內室一垣,塾師雲南楊先生,聞紡車軋軋,夜徹於外,嗣同晨入塾,因問汝家婢媼乃爾劬耶?謹以母對,則大驚歎,且曰:“汝父官郎曾十餘年,位四品,汝母猶不自暇逸,汝曹嬉遊惰學,獨無不安於心乎?”是以嗣同兄弟所遇即益華腆,終不敢弛於滔淫非闢,賴先夫人之身教夙焉。
以下有一段,譚嗣同自敘性情,寫得極其生動:方嗣同七歲時,先夫人契伯兄南歸就婚,置嗣同京師,戒令毋思念。嗣同堅守是言,拜送車前,目淚盈眶,強抑不令出,人問終不言,然實內念致疾,日羸瘠。逾年,先夫人返,垂察情狀,又堅不自承。先夫人顧左右笑曰:“此子倔強能自立,吾死無慮矣!”嗣同初不辨語之輕重,烏知其後之果然耶?哀哉!……
嗣同的堅毅,自幼即表現得很深刻。但如無堅毅的母親,以倔強為可喜,務為姑息,則此堅毅即難以培養成為一種可貴的性格。母歿以後,譚家由姨太太當家,嗣同備受荼毒,而能咬緊牙關忍受,力學不懈,即得力於此可貴的性格。
嗣同五歲啟蒙,十歲起從同鄉歐陽中鵠讀書。歐陽中鵠位元組吾,平生為學最佩服王船山,船山號�齋,所以中鵠取瓣香�齋之意,自號瓣�。他是同治十二年的舉人,當譚繼洵在戶部當司官時,他考取了內閣中書,在京供職,為繼洵延為西席。嗣同對這位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