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沉劍飛龍記,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品:沉劍飛龍記
作者:張夢還
內容簡介:
本書寫於五十年代,是最早的新派武俠小說之一,曾於《武俠小說週報》連載過數萬言,後出單行本。張夢還經典之作。
《沉劍飛龍記》因能兼取舊派各派之長,精彩紛呈,六十年代初既有金庸以《射鵰英雄傳》力拼張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傳播界稱之為“龍雕之戰”。
後張夢還退出武林,去做了職業騎馬師。
正文
於式先生序
在通俗小說中,武俠技擊小說,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種;就讀者範圍說,武俠小說的讀者可以包括十幾歲的青年和六七十歲的老人;就題材說,武俠小說的題材可以包融一切文藝作品的題材而貫以獨特的俠情高趣;就對讀者的影響說,則俠客的重義忘身,高士的獨行絕俗,只提供讀者壯美及超越的情趣;雖然很久以來,有許多人以為武俠小說會給人某些不正常的影響,但認真看起來,武俠小說所表現的情趣,毋寧說是能助人向上的,與下流的色情故事或空虛的戀愛傳奇,不可同日而論。
中國的武俠故事,最早見於唐人雜著;較後則與歷史故事交會出現;但都不算定型的武俠小說。民國初年,平江不肖生摭拾舊聞,寫出“江湖奇快傳”,曾經暢銷一時。但就作品本身看,那隻算是“拼盤式”或“炒冷飯式”的東西;無論在結構上,意境上,或人物描寫方面,都不能算“及格”,自然更說不上精彩了。
似乎在二次大戰前後,武俠小說的發展有了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談道術與談技擊明顯分開。還珠樓主可以代表專談神仙故事的一支,鄭證因可以代表專談江湖故事的一支。前者以寫奇詭想象和道家意境見長,後者以寫錯綜恩怨和武林人物見長。這樣一分開,一方面使得他們的寫作構思能夠專一,一方面使得故事範圍較整齊。所以,在近一二十年來,武俠小說的水準使漸漸提高了。
還珠樓主的一支,在近來已見衰微;但就還珠作品之已有的成就講,仍使批評者不能不承認它們遠遠超過以往任何寫神仙故事的武俠小說。鄭證因的一支與另外王度廬的一支剛漸漸有合流之象。
王度廬的一支,特色在於能表現生命感。王度廬本人寫對話及描摹心理的技巧,又高過還珠與鄭證因,所以他這一支與鄭證因一支合流後,產生的作品,自然應該又完整一些,又精煉一步。
然而,還珠一支的特色,雖然一部分是無法與鄭王會合的——如神仙故事的具體結構及法力道術的寫作等等;但另一部分卻仍可提煉出來,重新注入到武俠小說之中。倘使主鄭之長會合起來後,再吸收還珠一支一部分特色,則結果又可以產生更精彩,更豐富的作品。
這一部分特色就是還殊作品中的規模氣象,以及俯瞰人間的高遠意境。由於還珠寫的是神仙,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表現這些較為容易;現在要在寫人間故事的作品中,吸收進這些特色進來,當然是比較吃力的。但唯其不易,更見其值得作。這是現階段武俠小說作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此外,當前及未來的武俠小說,還有兩點可能的發展。第一是擬取中國舊日行文方法的某些長處,提高結構技巧;第二是透過人生之感情,改進生命感表現的深度。這是可以使武俠小說除了通俗層面以外,而能有超俗層面的價值之途徑。能走這一條途徑,則我們可預期 “武俠文學”的出現。而這種有文學價值的武俠小說,將能真真成為“雅俗共賞”。
張夢還先生的《沉劍飛龍記》,曾在《武俠小說週報》連載過數萬言;後來週報停刊,各地讀者莫不深表惋惜,特別以不能讀完《沉劍飛龍記》為憾,現在單行本問世,全書將陸續刊行。這本書在張先生的作品中,固然是精彩的傑作,即放在全部武俠小說作品中來看,也是有超邁群倫之地位的。原因是(沉劍飛龍記》是能兼取各派之長的武俠小說;在某一個意義上,它最接近“武俠文學”的標準。至於這本書的具體的優長精彩之處,則讀者自己讀它的時候自會發現的,當不用在序文中多說了。
於 式
一九五八年四月
楔子 曉雨冷平湖 仙除隱現 血書懷尺絹 麟趾飄零
杭州舊為吳越王故都,地當錢塘江下游,一向文物盛美,商賈雲集。而且西湖勝地,風景冠於全國。春秋佳日,常常有許多遊人,益發添上一分繁盛氣象。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端的是人間好去處。
這一年是明成祖辛丑十九年,正當江南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