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部分,末日足跡,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我們國家不像西方,普通人是沒有武器的,在軍隊救援不到的時候,只能寄希望於倖存者們自救,而軍方也是有組織有目的地投放了不同批次的槍支彈藥,這比空投食物救的人命更多。
不過現在的問題就是,儘管倖存者在進入要塞前被強制收繳了槍支,但冷兵器被允許保留了下來,否則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倖存者往往寧可選擇離開要塞。這一政策的嚴重後果是,在各個警備隊的轄區,一旦面對治安問題,就不是一般的打架鬥毆,基本都是械鬥,死人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倖存者們的冷兵器也是五花八門,各種民間異人大顯身手,最開始我覺得我們身邊跟著一個小道士璇璣是一件非常搞扯的事情,但在見到這些倖存者的十八般兵器以後,我覺得這個世界都快趕上武俠世界了。
而且14區還是一個靠近要塞邊緣的警備區,往東南方向沿著主幹道行駛10公里就可以出城。這也是我選擇到14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別人都想著怎麼躲在要塞的中央可以避免被外面的喪屍攻擊,而我想的是萬一要塞內部再來一波感染的話,我可以第一時間逃走。
要塞防禦牆外面是一片平原,第二局農業部計劃把這片平原開墾成耕地,但目前這一片平原是荒著的,東西5公里縱深除了荒草和一條過去就存在的鄉村公路外什麼都沒有,一直到要塞防禦牆下面有一片檢疫區,也就是隔離區,當外面有新的倖存者到達要塞的時候,按照規定必須先在隔離區裡隔離一個月,沒事的才能進入要塞。
5公里外有一道防禦牆,隔離區外有一道防禦牆,然後才是要塞高達20米的主防禦牆。站在要塞主防禦牆往下看,隔離區就是一片棚戶區,滯留在那裡一時半會拿不到入城證的倖存者不在少數。就算進來了,他們也一無所有,要塞對新來的倖存者實施配給制,但配給的食物也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在這期間安置局的人會來甄選各行業中有一技之長的人,同時倖存者也自己尋找出路,過了一個星期還是沒有著落的人,就要面臨飢餓了。
當然要塞並不會允許真的發生餓死人的事情,但找不到出路的倖存者無疑是十分艱難的。要離開倒也可以,但人始終是社會生物,離開人群獨自到充滿危險的荒野中,不管你有再大的本事,生存也是很困難的。
14區作為一個邊緣警備區,面對得最多的人群就是新來的倖存者。一個3萬多人的轄區,過去十幾二十個民警都能搞定,現在擺著一個全副武裝,配置了步戰車的警備隊也是疲於應付。
任我行就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祖爺爺也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
我第一天帶隊巡邏,就遇到了問題。
雖然已經是春天了,可氣溫還是比較低,白天出太陽的時候雖然覺得陽光明媚,但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許多人都還穿著棉衣。如果下雨的話,那就和冬天沒什麼兩樣了。這就是光陰市的天氣,過去就是這樣,而今年的寒氣似乎拖延得更漫長一些。
要塞內部很雜亂,到處都在建設,走到哪感覺都是一片工地,不過14區這邊的好處就是這一帶過去本來就是城郊鄉村,地勢比較開闊,在原來的高新區市中心那一帶的話,施工難度反而要大很多。我帶了王志誠第3分隊的一個小隊,乘坐一輛吉普車和一輛警用防暴車141號主幹道巡邏,車內計程車兵不但荷槍實彈,而且防彈衣防彈頭盔一樣不少,就像在戰區一樣。
認真的來說,整個要塞,整個星球,也都稱得上是戰區。
這是我第一次巡視我的轄區,我不是行政官員,但這裡的行政官員離開軍隊幾乎做不了什麼事,這畢竟不是一個正常的時期。我看到道路的左側有一支工兵隊伍正在開動工程機械挖坑,不知道是準備鋪設什麼。要塞裡沒有軍事設施這一說,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帶有軍事功能。而右側一塊空地上正在平場,沒有預留地下設施,說明那裡不是用來建房屋的,聽說要建一個多功能的運動場,這個思路是不錯的,如果以後要塞徹底的安定下來了,就不能只有軍事管制,作為普通市民的文體活動必然要有所顧及,第二局的高官們想得倒也周到。
就在我看著道路左右的工地都在乒乒乓乓的開工的時候,車上的電臺響了,無線電裡傳來14區警備隊指揮控制室值班軍官的聲音,是一個女聲,伴隨著嚓嚓嚓的電流聲在說:“這裡是指揮中心,141…143大街交叉處發生械鬥,147聯隊你們的巡邏分隊離現場最近,請立刻趕往現場。”
我看了一眼車在地圖,才發現管制官說的就是我這個小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