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 評委會主席,重生在好萊塢,白色十三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戛納電影節是簡單而又複雜的,說它簡單,是年年差不多的程式;說它複雜,是因為戛納的背後如同好萊塢和奧斯卡一樣,都充滿了各種各樣檯面下的因素。
不過,從表面上面,戛納電影節一樣的光鮮亮麗、熱鬧非凡。
對外來的電影人和當地居民來說,戛納電影節的最大特點是動靜大、分貝高,戛納電影節的組織者也承認這一點,只要放電影,就會聚攏許多人,只要看電影,就都高高興興,電影是否對胃口到在其次,關鍵是‘到熱鬧地界看電影’的感覺要找對。
或許戛納真是個理想看電影的地方,來這裡的人也都知道如何‘湊趣’。
電影節期間,戛納的街道和海濱都浮動著影迷的聲浪,成群的影迷和遊客嬉笑著、相互招呼著走向電影院和餐館,到處是褒貶電影的聲音,周圍的遊客也會豎起起耳朵傾聽,時不時偷眼看看談興正濃的影迷,這種感覺讓‘電影評論者’甚為開心。
影院的聲音比街道上的要‘高雅’,因為放映一部電影時,角色總是說著某些甚至大部分觀眾都聽不懂的‘外語’,比如漢語、日語、韓語和阿拉伯語,其中傳來的音樂聲也是或古典或現代,既可能是天籟之音,也可能是難以忍受的噪音,而戛納電影節標榜的‘電影多樣性’在這些聲音裡就可體現出來。
當然,還有一種混合音不可或缺,那就是好萊塢的聲音,在全球化的當今,很難找到沒有好萊塢影片衝擊的電影節。
除了如《斷背山》和《罪惡之城》這樣的參賽片,好萊塢還善於搞首映、展放、回顧、片商見面會等各種活動。鬧到戛納已經把好萊塢影片當作亮點和焦點,各種口音的美式英語迴響在排場大、花費高的巨型廣告四周。
還有就是再標榜高雅和藝術的電影節都不會缺少的叫賣聲,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商推銷著各自產品。
很多沒有入圍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影片。也會在電影節期間放映,比如瑞恩前世就無比熟悉的《功夫》《無極》《神話》《黑社會》等等。
商業至上的好萊塢也不會放過這種機會。夢工廠的《世界大戰》和米拉麥克斯的《罪惡之城》,幾乎用海報把嘉賓入住的卡爾頓酒店裹了個密不透風。
最為誇張的還是史蒂芬?周的《功夫》,這部影片在戛納的至高點上,豎起了巨幅海報,幾乎在戛納這座小城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
開幕前,瑞恩曾經讓人接觸過史蒂芬?周,但對方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北美版權開價,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放棄。
如今的戛納電影節。早就不是以前了,整個世界的電影業都被好萊塢衝擊的七零八落,歐洲早就丟掉了世界電影中心的位置,即便法國人從來都不承認,但戛納電影節越來越難吸引大牌影星卻是不爭的事實。
或許這也是他們邀請瑞恩擔任評委會主席的一大原因。
傍晚時分,本屆電影節的紅地毯儀式正式拉開了大幕,作為評委會的主席,瑞恩與其他八名評委會成員,率先出現在了紅地毯上面,而從評委會的成員分佈來看。也足以見證如今好萊塢對歐洲電影節的衝擊。
除了瑞恩外,評委中還有奧斯卡新科影后希拉里?斯旺克和墨西哥裔女影星薩爾瑪?海耶克兩位正統的好萊塢成員,此外白鴿?吳這位透過好萊塢才為世界所知的導演。也算是具備了部分好萊塢的背景。
紅地毯並不長,這裡更適合女明星展示風采,評委會的成員例行合影之後,就走上了影節宮的大臺階。
其實紅地毯最大的看點也就是評委們,不但有瑞恩壓陣,還有新科的奧斯卡影后,與他們相比,後面出現的影星具備世界知名度的少之又少。
像傑西卡?阿爾巴、莫莉卡?赫拉瓦特、金喜善、高媛媛等人,距離世界級的影響力估計有戛納到他們的家鄉那麼遠。
因為跟一些評委語言不通。這裡又沒有翻譯的關係,瑞恩大多數時間。都在與站在身邊的希拉里?斯旺克交流,女漢子能憑藉並不出眾的條件在好萊塢混出頭。也是個聰明人,隱晦的表示會支援好萊塢電影。
作為評委會的主席,瑞恩在電影獎項的歸屬上面,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就像是去年的金棕櫚一樣,如果沒有昆汀?塔斯蒂諾的支援,很難說《華氏911》就能拿到戛納電影節分量最重的獎項。
又與薩爾瑪?海耶克聊了幾句,紅地毯上面忽然傳來了巨大的歡呼聲,那位法國男人的摯愛——蘇菲?瑪索,走上了紅地毯。
接著,發生了讓所有人驚訝的一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