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九章 現實版的無間道,重生在好萊塢,白色十三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弗朗西斯科?科波拉身邊。
看了索菲亞?科波拉一眼,瑞恩將目光收了回來,這也是一個被他嚴重影響了命運的人,《飢餓遊戲》最終從全球豪取7億8560萬美元的票房,也造就了索菲亞?科波拉影史單片最高票房紀錄女導演的地位。
可以想象,在幾乎完全被男性統治的導演界取得如此成績,那些女權主義者會把她捧上什麼樣的高度。
“喬治……”
坐在瑞恩旁邊的正是喬治?盧卡斯,他轉頭說道,“聽說你準備跟史蒂芬聯合制作《奪寶奇兵》第四部?”
“你的訊息很靈通。”喬治?盧卡斯點了點頭,“正在籌備,預計明年就會開機。”
“我一直以為你真的要退休了呢?”瑞恩看似隨意的說道。
“我不會再執導任何影片了。”喬治?盧卡斯則笑了起來,“我已經從導演位置上退休了。”
“可惜……”瑞恩似乎很惋惜的樣子,“四大導演只剩下馬丁和史蒂芬還在推出作品了。”
導演如同演員一樣,新舊更替屬於自然規律,不過馬丁?斯科塞斯老而彌堅,這部《無間行者》無疑就是好例子。
如果放在前世,瑞恩一定會說《無間行者》拍的什麼東西,完全破壞了港版的意境,現在卻不會再這麼看,從本質上來說,老馬丁的這部片子只是針對北美市場,根本就不是拍給遠東觀眾看的。
港版的《無間道》是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犯罪型別片,可謂是典型的香港電影,但《無間行者》並非《無間道》的簡單重拍版,更多是是被故事中的人性激發了靈感而已。
除了藉助相同的故事線索外,由威廉?莫納漢創作的劇本也與港版有著天壤之別,這裡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並非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而是人性中最堅強、最不可戰勝的那一面。
說白了,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個“酷”的無間道,而美則少了一些煽情、深沉和裝酷,製造出了一個更“真實”的無間道。
最為典型的,兩部影片中段的*戲,警察上司被從樓上扔下來時,港版用了多種手法外加配樂來渲染,而美版則簡單、粗暴、直接,主角口中念出的只有一個詞——fuc.k!fuc.k!fuc.k……
老馬丁是一個深植於北美的導演,明白北美觀眾喜歡的黑幫片是什麼,也知道該如何迎合觀眾乃至奧斯卡的口味,這本就不是針對海外市場的那種典型的好萊塢商業片,從針對觀眾的角度來說,它甚至與《飢餓遊戲》有那麼點類似。
所以,這部翻拍片在遠東上映後會被噴的極慘,影片永遠都無法推脫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就像是港版《無間道》,去年的時候,被好萊塢引入到了北美,這部在遠東大火甚至被認為是救市之作的經典影片,只在北美拿到了16萬美元的票房……
僅僅是一群華裔演員,就可以說是影片在北美成功的大忌。
有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異常殘酷,瑞恩很清楚,外來電影想要打入北美,尤其是想要票房上面大獲成功,難度甚至超過他在中國時對那群學生說的話。
很多如同港版《無間道》式的東方表現手法,絕對是北美觀眾無法接受的。
比如來這麼一句,西門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這一句話對中國觀眾就夠了,哪怕只是一句臺詞就能讓人將畫面聯想出來,甚至觀眾腦海中馬上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個場景——古鎮、小店、夕陽,一把劍滴著血,一個人一身白衣站著一動不動,衣服的下襬風的吹動下微微飄動——劍神啊,怎一個酷字了得。
但在北美呢?這種典型的東方式手法根本不會有市場,所以就需要改成《無間行者》式的——瞪著敵人,對他說‘fuc.k.you!’
減少煽情或者深沉裝酷,只是儘可能表現激烈衝突下的人的真實表現,這可以算是美版區別港版的最大不同之一,其實想一下影片結尾那段情節,兩個臥底在天台見面,一個人異常憤怒,一個人高度緊張,這種情況正常人會有什麼表現?
恐怕美版所演的情況更加接近現實,爆打一頓,並同時fu.ck、fuc.k地罵……
如果非要兩個人異常鎮定地說充滿藝術氣息的臺詞——對不起我是警察——在北美影片中明顯浪漫裝酷過頭了,哪怕是最能裝酷的影片駭客帝國都不會採用這種情節。
這種放在北美堪稱殺死票房的橋段,如果放在東方,那待遇就不同了,誰也不能否認港版的這段表現很酷、很好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